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青阳渡(三首) 南朝民歌
释义

青阳渡(三首)

南朝民歌

隐机倚不织,寻得烂漫丝。

成匹郎莫断,忆侬经绞时。

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

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并目莲。

鉴赏

这三首《青阳渡》,是南朝民间情歌,是歌咏男女爱情的。属于《乐府诗集》中的《清商曲辞》。南朝民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广泛运用双关语。

第一首开头两句:“隐机倚不织,寻得烂漫丝。”是写一位纺织女子在机旁的沉思。她靠着织布机不织布,手里拿着一堆散乱的丝头。“隐机”,即停机。“烂漫”,作“散乱”解。“烂漫丝”,表面上是纺丝散乱,实际上隐寓织女思绪混乱。“丝”是“思”的谐音。寥寥两笔却把一个纺织女子捧着一团乱丝靠在织机旁的愁眉苦脸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这两句和《木兰诗》开头四句写木兰停机不织而叹息是相类似的,但其具体涵意却不同。木兰的叹息是为了替父从军,而这位纺织女子却是为了爱情的困扰。所以下面两句写道:“成匹郎莫断,忆侬经绞时。”是说她已织成的布匹,望男方不要剪断,应该想念她在绞织经线时的辛苦。这表明了这位纺织女子思绪纷乱的所在。但是,这里必须指出,这种说法是双关隐语,并不是真的怕“郎”剪断她的布匹,而是怕“郎”要断绝她的“匹偶”。言外之意是她在恋爱过程中男方变卦而中断,所以她才这么说。通过织布寄寓她对他的情意,希望男方不要断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礼教的支配:一是男女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由,往往造成了“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华山畿》)的殉情现象;二是男女不平等,女的时为男的所玩弄或遗弃,因此,对男方负心背约的猜疑和哀怨之声,也时有所闻,这首民歌就是这类作品。从它里面不仅可以看出女子的坚贞爱情,也可以看出她们的悲惨命运。它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第二首,是用洗衣的工具、动作来表现相思之情。头两句:“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先写洗衣的用具。古代民间洗衣是在水边的石头上,用木棍来打浸湿的脏衣服,然后再放在水中泡洗净的。“捣”是砸打的意思。“砧”,即捣衣石。这里说用碧玉造的捣衣石,用七宝装饰有金莲花的木棒,是以此来显示情意之重。“七宝”,一般指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宝石等物。“金莲杵”,是指雕有莲花而又涂了金色的杵。“杵”即木棒。这里作者把捣衣砧和捣衣棒写得如此名贵艳丽,是用以衬托女主人公对男方的深情厚意。这两句是通过名贵工具来表达她对他的深挚爱情;下面两句却是通过她的动作来显示:“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她把金莲杵高高举起,但并不是大力打下,而是慢慢下棒,细心轻打,唯恐衣物受损。这是为什么?最后半句就点明了题意:“只为汝”。只是为了你这心爱的人儿。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不必直写她对他的爱情如何如何,只是写她“捣衣”时“高举”而“轻捣”,就已把她对他的爱情之深衬托出来了。因为她怕损其衣服,正是由于她爱他之情深,不然,损坏就损坏了,何必要轻捣?全诗寥寥四句,就已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女子捣衣图,在这画面里蕴藏着捣衣深沉不露的爱情。

第三首,则用荷花与莲藕的自然生理来隐喻爱情的缠绵。“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一开头就给人描绘出一幅荷塘美景:青青的荷叶盖着绿水,鲜艳的荷花殷红夺目。红绿相映,青的怡目诱人,红的娇媚可爱,令人心醉神迷。这两句是从大处落笔,是概括的写法。但诗的重点不在这两句,它不过是起着背景的衬托作用。下两句那具体、细致的描述,才是诗的题旨所在:“下有并根藕,上生并目莲。”“并目莲”,即并头莲,也叫并蒂莲。这是说,荷花下面有连根的莲藕,上面却有一枝开两朵荷花的。这里写的“并根藕”“并目莲”,是借此隐喻爱情,希望男女双方像“并根藕”“并目莲”那样永远连结在一起,不要分离。用这种比喻、象征的手法,表现女方对男方的深挚之爱,委婉含蓄,更耐人寻味。

这三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清晰、形象鲜明;所表现的爱情缠绵真挚,而又各有特点:第一首以织丝之乱比喻忧虑爱情之不继,以表其深情;第二首以捣衣工具之精美,捣衣之细心,以表其爱情的诚挚;第三首用荷花之美,莲藕之根连,以表爱情的美满与纯真。各尽其妙,韵味盎然。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