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临江仙(芙蓉亭怀郑奇逢) 郑如英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临 江 仙

芙蓉亭怀郑奇逢

夜半忽惊风雨骤,晓来寒透衾裯。萧条景色懒登楼。衡阳归雁杳,幽恨上眉头。 台空院废人依旧,月沉云淡花羞。芙蓉寂寞小亭秋。黄花伤晚落,相对倍添愁。

郑如英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郑奇逢,事迹不详,与作者同姓,当是同宗族的一位友人。首句“夜半忽惊风雨骤”,将我们带入风雨交加的词的背景中。在这更深人定的夜半,忽然风雨大作。无论词人先是入梦酣睡,还是辗转反侧,惊闻此急风骤雨之声,怎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悲怀?接着以“晓来寒透衾裯”续连,一夜风雨,带来了明显的气温变化。“衾裯”,泛指巾被之类的床上用品,“寒透衾裯”不仅表明了寒冷的程度,且这寒意还是像潮水一般慢慢渗透的。“衾裯”都让它“寒透”,更不用说肌肤了。它不光是词人的生理感受,也是词人寂寞难捱、愁情难遣的心理写照。“晓来”和上句的“夜半”对举,显现了一个时间跨度,这实在是难以“跨”越的一夜!“萧条景色懒登楼”,景萧条,人慵懒,谁还有“登楼”的雅兴?面对季节的飞逝带来的落红残绿,萌生怅惘迷茫的意绪是很自然的事,因为词人悲恋不舍的,还有同时飞逝的青春岁月。词人懒懒的,不愿举步,怕自己孤独脆弱的心再受刺激。但是她,虽然能阻止登楼的步履,却依然斩不断对离人的相思:“衡阳归雁杳,幽恨上眉头。”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大雁飞到此处因峰高难过,便掉头回飞。词人在这里,自然是将那怀念着的离人比作归期杳然的大雁。同时,向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我们也可以把这句看作词人在盼书信,盼远方心上人的消息,所盼不至,恨上眉头,在所难免。

下片一、二句“台空院废人依旧,月沉云淡花羞”,抒发的是一种“人是物非”之叹。“月沈云淡花羞”文同“沉鱼落雁”、“羞花闭月”,形容少女少妇的美貌。自己的青春容貌尚在,还是那样“月沉云淡花羞”的美好,然而日日面对的,却是空台废院———楼台庭院早已不复旧时模样。这是多么的不和谐!“芙蓉寂寞小亭秋”句,继续以衰残的莲荷渲染景色的冷清败落。结拍“黄花伤晚落,相对倍添愁”,更是在上文层层铺垫的基础上,导出最后深重一叹。“黄花”,菊花,秋天的信物。菊花是耐寒的,但在深秋的风雨中也凋零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最后三句写“芙蓉”、写“黄花”,都是“有我之境”,正是“我”,像芙蓉一样寂寞、与黄花一同伤感。而怀人之情,也由此显得格外的深致。

此词景中有情,情中见景,而语言浅近,有李清照南渡词后词哀婉动人的气韵。

关于本词作者郑如英的生平,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字无美,妥,小名,十二行也。金陵旧院妓,首推郑氏,妥晚出,韶丽惊人。”《众香集》小传云:“无美南曲妙姬,丰姿清丽,神采秀发,而气度潇洒,无脂粉态。”或中有溢美之词,总体可见当时人对她为人和作品风格的评价。

(翁敏华 回达强)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2: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