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戚氏 柳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柳永的《乐章集》以工于抒写行役羁旅见称。本词刻画驿馆的旅思,正是其长技之所在。据词里提到“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诸语,可知作于湖北江陵。柳永外放荆南,已经年过五十。由于他爱同伶工乐妓交往,不为宋仁宗所喜,久不调职,难立于朝,只得外放州郡小官,心情是很郁闷的。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反映到词里来了。

这首词是三片的长调。在结构上,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傍晚、深夜直写到翌日破晓,脉络井井,有条不紊。先写凄清的秋绪,次写永夜的幽思,最后归结到厌倦于征逐名利的官场生活这一主旨上来。篇幅虽然庞大,却细针密线,层次清楚。

上片描写的是微雨刚过的薄暮景色。“晚秋”二字点出了时令是在九月。先从近景写起:秋雨梧桐,西风寒菊,点缀着荒寂的驿馆。“惹残烟”,一字一层。“烟”而曰“残”,见出梧菊凋零无复烟笼霭密的生意。“残”而曰“惹”,则见出其勉为弄姿摇曳枝头的眷恋之情,益发令人怜惜。它与晏殊的“槛菊愁烟兰泣露”(《蝶恋花》)相较,虽同一拟人技法,似更能拨动人们的心弦。传神就在一个“惹”字。“凄然”以下写远景。“夕阳闲”以无心的落照反衬上文。“闲”字下得好,对比强烈,是移情的手法。近人陈苍虬《临江仙》词“人间闲夕照,消得一雷峰”,可谓善于学柳。“倦听”以下,转写所闻:一个“应”字更把蝉鸣、蛩响彼此呼应的秋声写活了。词笔细入毫芒,非静察不能到。

中片深入一层,刻画此地此时的心理状态。月明夜静,一身孤旅,清宵独坐,怎能不勾起伊郁的情思来呢?“夜永对景那堪”,六字为句,“屈指”以下转入忆旧,纯乎写情。以虚衬实,放笔直书而不嫌率直者,以其情真意厚可以流转自如的原故。

下片“帝里”六句,写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活,具体地补足了“暗想”的内容。仍用虚笔,与上片密衔细接,有陇断云连之妙。“别来迅景如梭”一句喝断,转写实景。词笔虚实相间,腾挪有致。以向日的欢娱,衬出如今的落寞,烟村水驿,何限凄凉。经过一番铺垫与蓄势,然后引出了“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这一点睛之语来。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去受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难道这是值得的吗?就是这些往事的萦回,使他数遍更筹,听残画角,终夕难眠。结拍二句“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为一篇词眼,写尽了伶仃孤处的滋味,是摹神之极笔。周济曾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宋四家词选》评柳永《斗百花》)移论此词,也是再恰当不过。

《戚氏》一调为柳永所创。全词二百一十二字,是重头钜制。从音律上讲,通篇谐协美听,句法活泼,平仄通叶,韵位尤错落有致。音律如此考究,也超过了一般的词曲。这是因为柳永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词人,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因为他兼有二者之长,才能创作出这样声情并茂、体制繁复的新声来。此词一出,流传很广,当时就有“《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转引自《碧鸡漫志》)之赞词。其风靡一时的影响,据此可见一斑了。

(周笃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