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金明池 无名氏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金明池

无名氏

琼苑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云日淡、天低昼永,过三点两点细雨。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更水绕人家,桥当门巷,燕燕莺莺飞舞。 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则寻芳归去。

此词见《草堂诗余》,撰人不详。

金明池,是北宋汴京著名的苑囿。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记载,其地在城西顺天门外街北,东西两岸,皆垂杨蘸水,烟草铺堤。琼林苑与金明池相对,两旁有石榴园、樱桃园,古松怪柏,风景佳丽。这首词的特点是采用赋体,充分利用长调篇幅大、容量多的优势,尽量铺叙,尽情抒写,结合风景的描绘寄寓身世之慨,笔触细腻,委婉动人。整个上阕好像展开一幅画卷,从汴京的顺天门一直铺向金明池,上有轻云淡日,穹隆一般的天宇;中有似雪杨花,随风飘卷,间杂着三点两点细雨,洒向京城的大道,洒向大道上的游人。轻尘被细雨浥过,空气分外显得清新。而一枝枝鲜花伸出墙头,绿茵似的芳草铺满长堤,风景格外优美。到了近郊,又只见水绕人家,桥当门巷。对对黄莺,双双紫燕,在花丛间飞来飞去。词人在描绘这些景物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摹写,而是用多种手法加以衬托点染。第一是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即拟人化。宋人沈义父《乐府指迷》说:“作词与作诗不同,纵是花卉之类,亦须略用情意,或要入闺房之意。”“如只直咏花卉,而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此词所写的“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便带有“闺房之意”。花枝出墙,竟似美人一般,怀着惆怅之情,探望王孙公子行踪,是花枝惹人,还是人惹花枝,几乎难以分辨。此真艳语也,因此明人沈际飞评此句曰:“花神现身时分。”(《草堂诗余正集》卷六)第二是以动衬静。琼苑金池,青门紫陌,是具体的地点;云、日、雨,是自然现象;杨花、花枝、芳草、水、桥、人家、门巷,也都是客观存在的静景。然而词人却说“似雪杨花满路”“过三点两点细雨”“好花枝、半出墙头”,于是,这些静止的景物都动起来了。至上阕结句“燕燕莺莺飞舞”,则更以禽鸟烘托花草,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第三是注意色彩的点染。如青、紫、似雪的杨花,已正面写出三种颜色。至于“好花枝”,当为红色,芳草与水,当为绿色,这是暗写。加上下半阕的“绿鬓朱颜”、“红尘拂面”,遂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画面。明人李攀龙说此词“点缀春光,如雨花错落”(引自吴从先《草堂诗余》卷一),确是道出了它的特色。

下半阕转入抒情。过片以问句形式,紧扣上半阕所写之春景,转折之中,意脉不断。“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一方面是表示对大好春光的一片留恋之情,一方面是抒发人生无常、青春难久的感慨。至此,整个词情便由欢乐转入纵酒听歌,由纵酒听歌再转入悲伤愁苦,结句则宕开一笔,逗出“归欤”之叹。起伏跌宕,宛转曲折,把词人一腔难言之隐表达得相当深刻。

春日郊游,本为赏心乐事。然而词人逞足游兴之后,一股淡淡的哀愁却不禁袭上心头,流于笔底。词人抒写哀愁时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在上半阕已设下伏笔。“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意本感怆,词人融之入词,且着以“怅望”二字,一股悲凉之气已隐现于花草之间。至结尾“也则寻芳归去”,便遥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二是以乐景衬哀情。清人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薑斋诗话》)此词上半阕着重写乐景,下半阕着重写哀情,“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写美人唱情歌,才子饮美酒,乐则乐矣,然其中已有及时行乐的颓放思想,沈际飞所谓“人生有几韶光美,倒尽金尊拚醉眠”(《草堂诗余正集》卷六),此以表面之乐衬内心之悲,所以下面“况春来”三句把“伤心”“愁苦”倾泻出来。三是活用故实,灭尽痕迹。所谓故实,就是历史故事或古人诗句。如“佳人唱、金衣莫惜”,是指唐人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才子倒、玉山休诉”,语出《世说新语·容止》:嵇康酒醉,“若玉山之将崩”;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词人用这些故实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比用一般的语辞更有深度。

南宋词人姜夔说:“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白石道人诗说》)此词结尾三句不是通常的以景语作结或情语作结,而是以动态作结。前面说“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感情已十分消沉;至“宝马嘶风,红尘拂面”,系回映前半阕游赏,本该感情一扬;然着一“纵”字,则变为决绝语,意为即使游赏金明池再怎么快乐,我也得回归故乡,感情极为沉痛。这三句话的本身就像勒住狂奔的骏马一样,非常有力;然而词意并未到此为止,词人究竟为什么宁愿撇下这美好的风光归去,始终未点明。正如前人所指出的一样:“至结句尤峻切,语意含蓄得妙。”(《蓼园词选》)“此词最明快,得结语神味便远。”(周济《宋四家词选》)仔细吟味,确有此感。

(徐 桦)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