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诉衷情 晏殊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在晏殊之前,从中晚唐以来的小令词,大多是抒情的,写景的作品屈指可数。写景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张志和的《渔父》、白居易的《忆江南》;韦庄《菩萨蛮》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佳句,夹在抒情的主体之中。长晏殊两岁的范仲淹的《苏幕遮》,写景出色,但那已是中调,不是小令了。生年后于晏殊的欧阳修,也只有咏颍州西湖的《采桑子》小令组词中有一些写景的佳句。

从宋庠《元宪集》、宋祁《景文集》与晏殊唱和的诗题稽考,晏殊这首《诉衷情》词,写于仁宗宝元元年(1038)他四十八岁时。这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在知陈州(今河南淮阳)任内。他在陈州,政治上是不得意的,宋祁给他的信说他在陈“视政余景,必置酒极欢。图书在前,箫鼓参左”,以文酒景物的流连自遣。词是在这种背景中写的。

此词属流连景物之作,写的是秋景。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写花又写了时令,显得简洁。接着两句:“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秋景特征。为了渲染画意,增加色调,又细腻地写了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显然,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倍添优美。

下片起三句:“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从陆上写到水,从地面写到天。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故用一“淡”字状水;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故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对于写陈州地区的秋景来说,却是很贴切的。二句写景之美,和范仲淹《苏幕遮》的“碧云天,黄叶地”等句相近。上面所写,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到“路茫茫”三字,就不同了,带着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达如晏殊,说出这话,此中必有所指。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这里的思念,是他词中所常写的,对于离别的心爱之人的思念吗?联系前文,显然不是。就当时处境看,这里所写的,应该是对朝廷的思念,盼望有早些把自己内调的消息传来,不愿明写,故含混言之。

晏殊词有不少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这首词不写爱情,主要是写景。景中的芙蓉、金菊、红树是否有对自己的品格的寓托,可以不作深论,以免流于附会;而下片结尾,根据写作时代,说是他的仕宦生涯不如意和期待的心情的反映,则是可以断定的。词的特点,是反映这种心情很含蓄,写景又淡而有味,富于画意;着笔无多,冲和闲雅,自成宋初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出色的小令。

(陈祥耀)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