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采桑子 王寂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采桑子

王寂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唐人高彦休《阙史》卷上记载,唐文宗大和末年,诗人杜牧客游湖州,见一十余岁女子,有奇姿国色,因与其母相约,谓当求守此郡,届时迎娶此女,待十年不来,乃听其另嫁,遂笔于纸,盟而后别。后十四年,始得授湖州刺史,则所约之女嫁已三载,有子二人矣。牧惆怅而赠以诗曰:“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王寂这首词是隐括杜牧诗意而成。他另有《大江东去》词咏美人,亦云“少陵词客多情,当年曾烂赏,湖州风月。自恨寻春来已暮,子满芳枝空结”,同用此事。王寂是金之河北人,完颜亮天德三年进士,不可能在南宋的湖州做官,故“十年尘土湖州梦”并非实写己事。但一再引用杜牧诗事,似乎作者曾经有过与杜牧湖州遭遇相似的情事,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用另一种文体,隐括前人诗文,但并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其中有自身的情感寄托,也有其创造和特色。

首先,就词论词,作者写男女情事,不是像前代词人那样,咏离别,寄相思,而是选择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境,写由重逢带来的感伤。久别重逢,理应使人惊喜欢欣,可是这首词所写的却是一种令人痛苦难堪的重逢。经历了长期的相思之苦以后,满怀着美好的憧憬而来,却因相逢而撕碎了霓虹般的梦影。旧情虽在,人事已非,咫尺相对,只能眉目含情而已。这种情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其次,此词与杜牧原诗相比,杜牧用的是绝句形式,句式整齐,音节浏亮,而用来表现这种深沉凝重的意绪,则略显轻飘。词作者用长短句形式,参差错落的音节,加以在体制上“词婉于诗”(张炎《词源·赋情》),故写来更觉哀感顽艳,凄恻动人。杜牧诗妙于比兴,宛转传情,但是只提供了一个大的情境,一个抒情框架,而这首词中的“恨约心同”四字,则为人物点睛,神情毕现了。

作者的艺术匠心,更具体地表现在遣词用字上。词的首句会使人想起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 “湖州梦”似即仿照此“扬州梦”语式,成为指称类似杜牧湖州情事的辞语,但作者把“一觉”换成“尘土”,境界更加含浑朦胧。“梦”本来就够虚幻的了,何况“尘土梦”。“尘土”可以理解为对梦的修饰,烟尘笼罩的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与梦并列的比喻,回首十年人生路,但见满襟尘土而已。上片末句从李商隐诗句变化而来。李诗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说身隔两地,不能骤然相见,但心里是相通的;此则近在咫尺,却是相爱不能相亲,甚且不能相认,一个“空”字,多少惆怅,多少怨恨!前曰“依旧”,继言“空有”,对比转折,准确而强烈地传达了那种沉重的失落感,那种对时乖命蹇、阴差阳错的诅咒和无可奈何的情绪,好像一下子从情感的波峰跌到浪谷,从美好的梦幻跌落到无情的现实中来。这些细腻而准确的情感表述,最能见出作者的工力与匠心。

(张仲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