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减字木兰花 张先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减字木兰花

张先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这首词写舞蹈动作,但不是技术性的图解,而是通过舞蹈塑造了一个舞女的优美形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写舞姿的名篇不多见,唐诗中以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为最著,而在宋词中,则似应以此篇为压卷了。读着这首词,仿佛在欣赏一场精彩的舞蹈。

起首二句,写舞蹈的开始。“垂螺近额”,指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通过这样的发型,说明舞女年纪很轻,尚带几分稚气。“走上红裀初趁拍”,是说这位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在红地毯上翩跹起舞。其中“走”字,意为疾趋、快步,与今义不同。短短二句,便抓住舞女的头上装束和脚下动作,描写了舞蹈的第一阶段。“只恐”二句是从观众眼中写舞女的动作。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旋,像是要飞到天上去。词人于是夸张地说,为防她飞走,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设想奇绝,富于诗意。而“只恐”、“拟倩”两组虚词,前呼后应,仰承俯注,起到灵活妥溜而不板滞的作用。

过片二句,把镜头对准舞女的双脚。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在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会儿节奏放缓,又像杨花一样飘去,连一丝儿灰尘也未沾惹。结尾二句写曲终舞罢。《伊州》,商调大曲名,唐时来自西北边地。词至此处,才知道伴奏的乐曲乃是《伊州》,前面所说的“初趁拍”乃是指配合《伊州》调的节拍。一曲奏毕,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宫花还在颤巍巍地摇晃不休。这样的写法极有余味,人们看着这颤动的宫花,自然仍旧沉浸在舞蹈的意境中。

整首词的特点是着重写实,与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不同。杜诗主要是虚写,是通过观众的反映和种种比喻,赞赏舞技的高超,如“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至于具体细节,则不予着笔。这首词虽然也写观众的反映,也用比喻,但不像杜诗那样虚,那样阔大雄浑;而是写得非常实,非常纤细巧妙,如用游丝、杨花、宫花这类质地很轻之物来衬托或比喻动作的轻盈飘逸,就颇具特色。在写舞蹈过程时,也极细致:从起舞到急舞、缓舞以及舞罢,都写得层次分明,姿态各别。

(徐培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