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念奴娇 吴渊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念奴娇

吴渊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着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这是一首抒发忠愤爱国之情的词篇。

词人来到历代著名的争战之地牛渚山,登临山顶高高的然犀亭,纵览长江天险,不禁“客里襟怀如豁”,心胸霍然敞开。一个“豁”字,极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目游万里,神驰今古,内心世界开朗畅快的情状。“豁”字可谓上片词眼,直贯以下七句。牛渚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下临长江,其山脚突入江中处,名采石矶,为长江最狭之处,形势险要,自古为南北战争必争之地。据史书记载,后汉孙策渡江攻刘繇,晋王浑取吴,梁侯景渡江入建康,隋济江破陈,宋曹彬渡江取南唐,都是由牛渚山采石矶处攻进的。词作者特意在此设问:是谁在此山顶高处盖了然犀亭,独自占有这一古往今来使人慷慨愁绝的形势之地!其实,作者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要追寻“着危亭”的是谁,而是要用重笔浓墨向人们提问:“占断”这一古今愁绝之地、主宰祖国山川绝胜的人究竟是谁。是谁?词中没有回答,但下面“曾扫百万胡羯”、“英雄豪杰”却是巧妙的不答之答。“江势鲸奔”形容江涛翻卷有如巨鲸奔腾。采石矶一带江面狭窄,长江从天门、博望而下,水势汹涌湍急,有“一风微吹万舟阻”之说,足见这一带风浪之险恶,以“鲸奔”比喻,极贴切。“山形虎踞”,晋张勃《吴录》载,诸葛亮论金陵形势说:“钟山龙盘,石头(即石头城)虎踞,帝王之宅也。”这里形容山势雄伟险要。以上“江势”三句谓江山形胜乃是天然险峻,非人力所为。“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向来,从前或近来。胡、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金人。作者来到牛渚危亭,目睹山川险要形势,不禁想到几十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一场激烈鏖战,即著名的“采石矶大捷”。据《宋史》记载,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四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自西采石杨林渡渡江,宋虞允文至采石犒师,激励并指挥将士与金军进行殊死战斗,以海鳅船猛冲金船,金船皆平沉,宋军大获全胜。完颜亮转至瓜洲,被部将完颜元宜等所杀。采石一战使主战派大大扬眉吐气。作者登临此处,回想起威震天下的这场大捷,顿然平添了几分英雄豪情,怎能不襟怀如豁!

由登眺危亭——然犀亭,也令人浮想联翩,忆起历史上有名的燃犀照水故事。传说点燃犀牛角可以洞见怪物。据《晋书·温峤传》载:“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着赤衣者。”燃犀后来往往用以形容洞察奸邪。温峤初在北方为刘琨谋主,抵抗刘聪、石勒;南下,又与庾亮等筹划攻灭王敦,讨伐苏峻、祖约叛乱。所以作者把他看作抵御外患,平定内乱的英雄豪杰。“追念”三句是说男儿应当效法温峤那样有眼光、有谋略的英雄豪杰。可是岁月无情,壮志未酬,自己已经两鬓斑白,难以有所作为了。更为可叹的是,现实中又缺乏温峤式的英雄来抗击外患,革新内政。南宋自1234年蒙古灭金之后,连连遭受蒙古来犯,然而南宋统治集团不思收复失地,尸位误国,江山已濒临摇摇欲坠的境地。“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三句是景语更是情语,喻指边境形势险恶与国家政局衰败,兼以表达作者内心对深重国难的隐忧之情。报国无门,满腔忠愤无处发泄,借酒浇愁不能自已,最后凝铸成一个将栏杆捶碎、忠愤发狂的爱国者形象。结韵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词作者是南宋一位颇有才略的人,《宋史》本传说他“才具优长,而严酷累之”。他曾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在任镇江知府、江西安抚使等地方官时,周济流民,重视战备,他在词中抒发的忠愤之情,乃是南宋壮志难伸的有识之士蓄之良久的爱国激情。

这首词壮声英概,激昂悲愤。上片写登眺牛渚危亭,览景动情,因景抒怀,抚念昔日抗金的英雄业绩,客心如豁,壮怀激烈。下片换头仍从登眺着笔,由然犀触景生情,激发英雄豪志,继而叹惜流年,英雄失志,一腔忠愤化为诗酒怒狂,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南宋一代爱国志士共有的“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诗句)的英雄憾恨。

全词紧紧关合着古战场牛渚山特有的江山天险胜景,即景抒情,融情于景,将词人的主观情思附托在客观的自然景物上,使笔下的牛渚危亭、江势山形一一跳荡着词人的脉搏与生命。同时,作者在登眺中巧妙地运用了牛渚山特有的历史典故——“扫百万胡羯”、“照水然犀”,将昔与今融合为一体,抚今追昔,吊昔伤今,使昔与今时空交错,转接无痕。作者借古人酒杯浇自家块垒,在昔与今的对比联系中流露出深沉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将爱国的悲愤之情表达得跌宕起伏,含蓄深邃。吴渊词既继承了前一辈伟大词人辛弃疾爱国词派的战斗传统,也具有自己的豪迈雄浑、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特色。

(吴翠芬)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