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虞美人 晏幾道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虞美人

晏幾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统题材,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艺术特色。上片四句,描述她倚阑望月,盼人归来之情。“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这两句主写倚阑,而写今夕倚阑,却从“昨夜曾倚”见出,同样一句词,内涵容量便增加一倍不止。——既然连夜皆倚阑而望,当还有多少个如“昨夜”者的哩!“天如水”,比喻夜空如水般明澈与清凉,可是其意不在于写天,而在于以明净的天空引出皓洁的明月。这与柳永《二郎神》咏七夕的“天如水、玉钩遥挂”,把“天如水”设置为月的背景,用意相同;但“明月”到隔句才出现,这关系却一时不易觉察。倚阑望月,若止于直说怀人,也还是平平无奇。曹植《七哀》诗早已说道:“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岂不正是写思妇对月怀人吗?古已有之了。“太阳底下无新事物”,可是会有新的表现方式或者特别手法,令它说得与众不同。词中就这样来写女主人公的对月怀人:“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男子去后一直不回来,也没说准什么时候回来,她结想成痴,就相信了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说法——月圆人团圆,每遇月圆,就倚阑苦望。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古绝句《藁砧今何在》云:“……‘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一月之半即是月圆之夕,言夫“当还”,可见这种说法也是由来已久。但如此预言毕竟是虚妄难凭。词中写女主人公倚阑看月,从希望到绝望,有其独到之处。“初将”是说“本将”,这一语汇,便已含有“后却不然”的意味。下面却跳过这层意思,径写“长望”,其中自有一而再、再而三以至多次的希望和失望的交替,在不言之中。“初”字起,“长”字承转,两个是要紧的字眼,括尽一时期以来望月情事,从中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痴情和怨意。

下片四句,抒写不幸被弃之恨,与上片的真诚信托、痴情等待形成强烈的对照。“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从等待无望而终于悟知痴想成虚。“罗衣著破”,是时长日久;“前香在”,则以罗衣前香之犹存比喻往日欢情的温馨难忘,委婉表达对旧情的缱绻眷恋。然而旧日的情意,是谁使它这么容易就改变呢?“旧意谁教改?”问语怨意颇深。人情易变,不如前香之尚在;易散之香比人情还要持久,词中女主人公感到深深的痛苦。最后结以“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二句,点出全词的“离恨”主旨,以“一春”写离恨的时间久长,以“懒调弦”、“两行闲泪”形容离恨的悲苦之深。用笔有回环往复之妙。

这首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深曲的典故,也没有奇特的结构和想象,只是通过抒情主人公把个人的身世遭遇,短暂的欢乐与无法摆脱的悲哀,用浅近而真挚的语言,反反复复向读者诉说,使人心醉神迷,为之低回不已。深一层体味全词,似觉不只是抒写离恨闺情,因为“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意”(朱彝尊《陈纬云红盐词序》),在作者着意刻画的这一女子形象中,隐然蕴含自伤幽独之感。筝弦懒调,闲泪自坠,也自寓有“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诗十九首》)的哀伤。小晏落拓一生,华屋山丘,身亲经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痕。这首词里的“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都在抒写儿女之情中拌和着身世浮沉、世情翻覆的感慨。

(钟 陵 陈长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