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花心动(春词) 阮逸女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花心动

阮逸女

春词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强整绣衾,独掩朱扉,枕簟为谁铺设。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釭明灭。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

此词写一个思妇在明媚春时的春愁春恨。全词用铺叙的手法,从寻梦到梦回,层层敷衍,节节转换,情景交融,刻画入微,把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而又前后呼应,段落分明,成功地反映了一个少妇独处深闺的寂寞心情,是长调中富有韵味的佳作。

词的上片,写少妇在花香鸟语的初春景色中所发生的无限春愁。它分为四个层次来写,组织得非常自然,步步换形,而又没有连接的痕迹。“仙苑春浓”三句,是第一个层次。镜头一拉开,一幅春花初绽的画面,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小桃是桃花的一个品种,上元前后即开花,装点着浓郁的春意,一枝枝花光照人,含露欲滴,正是已堪攀折的小桃,震颤了抒情女主人公的情弦,使她产生了缠绵悱恻的情思。“乍雨乍晴”三句,就是由此引发的第二个层次。它既是眼前景,又回映当年事。在这样的“赏花时节”,她们曾经徘徊在花径柳下,互诉衷曲,互相祝愿,而现在却是桃花依旧,故人千里,自然是难以为怀的。偏偏那无力的东风,摇曳着花台月榭的垂柳;柳浪深处,传来了“幽禽”的软语,使她感到更加难以为情。这就是“柳摇台榭”的第三个层次。“断魂远”以下的结语,自然而有神韵,是上文蓄势的结果。“翠径”,是芳草杂花丛生的小径。她在那里寻觅什么吗?是小桃,是幽禽?还是往日的芳踪,当年的旧梦?小桃依旧,幽禽如故,而往日的芳踪,当年的旧梦,已不可复寻,怎么不使她愁肠百结呢?这是第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构成了美丽的画面,组织了丰富的内容。真是一步一态,一态一变,丽情密藻,尽态极妍,给人以很好的审美享受。

下片写少妇独处深闺,幽梦难寻,灯尽梦回,更觉寂寞难堪。换头的“此恨无人共说”,紧承过拍的“顿成愁结”。什么是“此恨”?自然是春色恼人,幽禽调舌,引起她的千种幽情,百端离恨。人们知道,黄昏是离人最难为怀的。它是“倦鸟归巢”的时候,也是“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所以历来的词人往往以黄昏为背景,来描写少妇的哀怨。韦庄的“凝情立,宫殿欲黄昏”(《小重山》),这是写宫女的“立尽黄昏”。张曙的“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浣溪沙》),这是写少妇的听雨黄昏。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她“寸心空切”的真正含蕴了。立尽了黄昏,而游子犹在天涯,使得她不得不怀着绝望的心情去“强整绣衾,独掩朱扉”,一想到眼前的形单影只,枕冷簟寒,便又心灰意冷起来,发出到底“为谁铺设”的怨语。一句话,把这个少妇刹那间的矛盾心情充分揭示了出来。那漫漫的“长夜”,那声声的“更鼓”,从远处传到了她的耳中,惊醒了她片时的春梦。她打开惺忪的睡眼,只见碧纱窗下,乍明乍灭的残灯在那里眨眼。这是一个多么凄凉的夜,多么孤寂的夜,使人感到“春色迷人恨更赊”。“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结得情景交融,余味无穷,使人不禁想起柳永的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它们所创造的富有诗意的意境,如出一辙。它们都是让抒情主人公的丝丝哀愁,缕缕离恨,在这隐约凄迷的景色中流露出来,比起一般的直抒胸臆,更有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词的下片,就是这么一环套一环,一层深一层地把这个少妇的缠绵悱恻之情传达了出来。宋沈义父说:“作大词……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乐府指迷》)贺裳也说,“作长词,最忌演凑”,必须“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皱水轩词筌》)。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悟出它是如何层层铺叙,而又互相呼应;如何缘情布景,而又移步换形;如何以景结情,而又饶有韵致。这也就是这首词的艺术特点。

(羊春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6 23: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