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夜合花(自鹤江入京) 吴文英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夜合花

吴文英

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的《吴梦窗系年》,考吴文英有两妾,一娶于苏州,中途离异;一娶于杭州,死于别后。苏妾离去,在淳熙四年(1244)文英四十五岁时或稍前。这首词当是怀念苏州去妾之作。鹤江,即白鹤溪,在苏州西部。作者自白鹤溪乘舟入南宋京城临安,途经苏州东城的葑门,在葑门停泊。

葑门外的溪流附近,看来是作者和他的去妾曾经居住、同游之地,或者又是他们的定情之处,所以故地重经,停舟夜泊,唤起无限的旧情。上片回忆过去,写团聚的欢乐。“柳暝河桥,莺晴台苑”,起两句用秀丽工巧的对偶句写苏州春景,一“暝”字写尽河边桥畔杨柳的浓密之态;不说晴天台苑中的黄莺尽情啼啭,而径称之为“莺晴”,炼字炼句极幽细。“短策频惹春香”,不明点出游,而屡携短策,自见作者多次出游;不写花开,而短策在路上频频沾惹春香,自是沿途春花盛开之状。上文写柳,这里又写花,丰富了春景,又不明点花字;上文不点春字,这里补点,又避免了重复。这一句从春景引出作者,又要由作者引出他所思念的人。“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时、空、人的关系更有一个跳跃:从苏州较大的范围缩小到葑桥附近,从整个春日缩小到一个夜晚,从独游扩展到两人同泊(或者竟是初次定情)。以“温柔乡”写男女爱情,本是习用词语,用不好容易落入陈套。作者不连成一词用,而是把它拆开在句首、句末,中间插了“便入”二字,以见情急事谐,插了“深”字,以见情挚梦甜,便显得精警有力,起化旧成新的作用。“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写夜泊时的对饮。进入“温柔深乡”,不单指双栖同宿,相对欢饮,也是情景之一。作者是填词老手,精于声韵之学,却忽然嫌词的韵律狭窄束缚人,有点出乎常情,其实他并非真叹体拘才难,而是强调两情欢洽,一时不易尽情抒写;酒杯何以能“长”?这“长”字得自杜甫《夜宴左氏庄》诗“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的启发,无非是因饮之久、斟之深而已。烛花频剪,时入深夜,计时的壶箭移动本有定时,何能忙着相催?这也无非人因欢饮而忘却时间过去之快,故有此错觉。这四句情节平常,都曲一层说,便显得不平常。文英词琢句细密,平平叙事处也不肯轻轻放过,于此可见。“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时、空关系又有变化,总忆两人互相追随的游踪:或在陆上翠陌,看她绰约轻行,如洛妃的“凌波微步”;或同舟连棹,游于苏州城西南的横塘一带。内容扩大了,又用对偶句把它集中描写,炼句与起笔同工。

下片写当今,写她离去后的悲感。“十年一梦凄凉”,指出从欢聚到当今已时过“十年”,把旧事化成“一梦”,由欢乐转到“凄凉”。一句峭然独立,殆如周济评吴词所说的“空际转身”。“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互文对偶,以西湖、吴馆中的燕去巢荒,比喻苏、杭二妾的生离死别,只有知其本事的才能明其所指。“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重来”照应上片的“当时”, “唤酒”照应上片的“酒杯长”,着以“万感”“依前”,便觉今昔事略同而情迥异,沉吟呜咽,凄怨欲绝。“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是即目所见:急雨打击溪面,岸花随风狂舞,残鸦飞过“苍茫”的天空,眼中之景与心中之情同一凄迷。情绪由凄怨进入激动,笔调也由吞咽转为倾泻;情之变由怨之极,辞之变与情变相适应。急雨、飞花,见出时在春末或夏初;“花”字上片不用,留在这里用;“残鸦”见出是黄昏不是深夜,皆安排细致和不露针线痕迹之笔。“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以景语结束叙事。在船上远望她旧时的住屋,已人去楼空,到这里才点出“故人”,点出同住之地。事与地已无人可与共同指点,只能孤独自念,付诸痛啮心胸的回忆;“芳草斜阳”,增添怀旧伤感之情,又更显示季节、时候。情绪由激动回到凄怨,笔调也由倾泻回到吞咽,借景物渲染,余情无限。

文英词以“秾密”著称。这首词时空多变换,不明着转接之辞,而脉络井井,“密”字表现分明;但笔调清疏,不在“秾”字上着力,可见其慢词风格也不尽限于一体。

(陈祥耀)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