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望海潮 柳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在词史上,一般把柳永推为婉约派的正宗,有时与秦观合称“秦柳”,有时与周邦彦合称“周柳”,因为他“长于纤艳之词,然近俚俗”(《花庵词选》), “所作旖旎近情,使人易入”(《四库提要》)。就其大部分作品而言,固属如此,然亦有不同风格。在这首《望海潮》中,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因此李之仪在论及词体发展时说他“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同当日”(《跋吴师道小词》)。陈振孙也称其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

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陈置钱塘郡,隋平陈,废郡置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力能镇纸。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乃一篇之主脑。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风光旖旎,用笔妍蒨。“参差十万人家”一句,以力挽千钧之势,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蕃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又推开一层,由市内说到郊外。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南史·孔范传》云:“长江天堑,古来限隔……”极言长江形势之险要,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亦十分妥帖。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早在唐代,李白就在《横江词》中写过:“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宋初潘阆在《酒泉子》中也说:“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这里主要指富室)穷奢极侈的生活。

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西湖经唐代白居易的治理、五代吴越王的营建,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𪩘,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柳永这里则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得虽有些夸张,但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歆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可以看作对上文的补充,也就是说吹羌笛者是钓叟——渔翁,唱菱歌者为莲娃——采莲姑娘。“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情,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

下阕后半段总结前文,归美郡守。相传“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见《鹤林玉露》卷十三)。《宋史·孙何传》谓真宗咸平中(约1000),孙何徙两浙转运使,至景德初(1004)代还。“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孙何礼贤下士,爱好词艺,故柳永作《望海潮》以赠。(编者按:也有学者认为,此词非赠孙何,而是赠孙沔。孙沔曾知杭州。)为了博得孙何的称扬和延誉,他不得不在最后唱一点颂歌。然而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音,啸傲于山水之间。结尾二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孙何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然“归去凤池”,实含入朝执政之意,则“好景”除湖山胜概、廛市繁华外,并当寓指其守杭良好政绩。以此语祝孙何他日任满报政于朝,擢登相位,可谓善颂善祷。

这首词不但画面美,音律也很美,在柳永词中别具神韵。《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当是柳永所创的新声。观其内容与声情,确似将钱塘观潮的感受谱入律吕。如果说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合于十七八女郎手执红牙檀板浅斟低唱的话,那么这首词中的“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则非关西大汉弹起铜琵琶、敲起铁绰板引吭高歌不可。世人论宋词,说起豪放派作品,多推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即使上溯,也只及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殊不知柳永此词早于范作十多年,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柳永填词,很注意结构。这首词尽管以铺叙见长,但为了避免平铺直叙,他在发端及换头之处,都能用一、二句话勾勒提掇。如发端“东南形胜”,给人以警醒的印象;换头“重湖叠𪩘清嘉”,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另外,他在写景时也能注意交叉用笔,如“烟柳画桥”三句与“市列珠玑”三句,本是表现市内繁华,完全可以连续写下去,但词人却在当中穿插“云树”三句写钱塘江景。这样便显得不沾滞,场景多变,密中有疏。即以写自然景色而言,也能注意穿插人物的活动。如下阕前半咏西湖,从桂子、荷花写到钓叟莲娃,这就避免了纯静止地摹写物态,使美丽的西湖,洋溢着生气,荡漾着欢乐,充满着和谐,形成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中还用了许多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然均带有夸张的语气,这对于豪迈词风的形成,也是极有帮助的。

(徐培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