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竹马子 柳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柳永除写大量俗词之外,也写有一部分较雅致的词。苏轼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畴《侯鲭录》引)这是就其雅词而言的。《竹马子》也属柳永的雅词,而且也达到了“唐人高处”的境界。

这首词虽然是词人漫游江南时抒写离情别绪之作,而所表现的景象却是雄浑苍凉的,其情绪是极其沉郁的。词人所登临旷望之地是古时战争留下的残壁废垒,而且仅是一点孤垒遗迹,给人以荒凉之感。作者并未由此引出怀古的幽情,却是将它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特异景象联系起来,抒写了壮士悲秋的感慨。“雌霓”是虹的一种,邢昺《尔雅疏》引郭璞《音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蜺。”“雄风”是清凉劲健之风,宋玉《风赋》云:“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这两个词语都是雅致和考究的,表现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现象。在孤垒危亭之上,江边烟渚之侧,对这时序变换更加能够感到。孤垒、烟渚、雌霓、雄风,这一组意象构成了雄浑苍凉的艺术意境,可以说真有几分“唐人高处”了。词意的发展以“渐觉”两字略作一顿,以“一叶惊秋,残蝉噪晚”进一步点明时序。《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故“素商”即秋令。柳永很多词里的悲秋情绪都侧重向伤离意绪发展,这与其特殊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他又是“览景想前欢”了。然而,瑞云笼罩的帝都汴京杳远难以重到。上阕的结句已开始从写景向抒情过渡,下阕便紧接而写“想前欢”的心情。柳永不像在其他词里将“想前欢”写得具体形象,甚至近于狎亵,而是仅写出目前思念时的痛苦情绪。“新愁易积,故人难聚”,是新警之语,很具情感表达的深度。离别之后,旧情难忘,因离别更添加新愁;又因难聚难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积,以致使人无法排遣。“尽日凝伫”、“消魂无语”形象地表现了无法排遣离愁的精神状态,也充分流露出对故人的诚挚而深刻的思念。这种情绪发挥到极致之时,作者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的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

作者在词中对景与情的处理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能。上阕写景善于抓住物候时序的变化,描绘了特定时节和环境中的景色,为全词造成抒情的氛围,与抒情主人公的心境十分协调。下阕写景突出日暮景色,与前者的“一叶惊秋,残蝉噪晚”遥相呼应,直接渲染了伤离意绪,起到了以景结情的作用。霏微的暮霭、零乱的暝鸦、悲咽的画角是客观的景物,它们所具的萧索悲苦情调正与抒情主人公消魂痛苦的精神状态相适应,因而在写景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词的抒情成分是安排在上下阕之间,使上下衔接紧密。从景到情,是由景生情的;从情到景,是融情入景的;因而转换之处自然妥帖。词的整体结构方面,以景起而又以景结,完满严密;其中景与情的穿插又使结构富于变化。此词雅致含蓄,结构精谨,是柳永慢词长调的佳作之一。

(谢桃坊)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