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杏花天(有感) 汪莘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杏花天

汪莘

有感

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怅、江南日暮。白蘋洲畔花无数,还忆潇湘风度。 幸自是、断肠无处,怎强作、莺声燕语?东风占断秦筝柱,也逐落花归去。

汪莘是一位严肃的学者。少年时读书黄山,研究《易经》《老子》诸书;中年后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他的《方壶存稿》中有词二卷,多豪宕放旷之语,而这首《杏花天》却如此明倩清新,不类余作,曾为《方壶存稿》作序的程珌,特引录此词,说它“忧深思远”,当有所据。词题“有感”,所感何事,已难考究了,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首很美妙的无题情歌来读。

“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怅、江南日暮。”词中特别标出“美人”二字,也许要说明这首感怀之作,托诸美人香草。她家住江南,却为江南的日暮而惆怅。“日暮”,在古典诗词中往往带有象征意义。《离骚》:“日忽忽其将暮。”王逸注:“言己诚欲少留于君之省阁,以须政教,日又忽去,时将欲暮,年岁且尽,言己衰老也。”又《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注:“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宋宁宗嘉定年间,下诏求直言,汪莘以布衣三上封事,不用。词云惆怅日暮,当含深慨。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词中重复“江南”一语,亦有用意。三、四句,由江南日暮所见的景色而怀想起故人。“白蘋洲”,长着蘋花的洲渚。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晚江南春。”又,苏轼《渔家傲》词:“汀洲蘋老香风度。”见到那洲畔开遍了素洁的蘋花,便忆起晚风吹过潇湘水面时缥缈的景色。“还忆潇湘风度”,点题“有感”本意,亦本柳恽《江南曲》“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意。忆潇湘,即忆远人。作者尚有《乳燕飞·汪子感秋采楚词赋此》词云:“念往日、佳人为偶。独向芳洲相思处,采蘋花杜若空盈手。……木叶纷纷秋风晚,缥缈潇湘左右。见帝子、冰魂厮守。”词人之感亦大矣!词中的“美人”、“佳人”恐怕也是有所托意的吧。

换头二句,具见风骨。本来已没有可让自己悲痛断肠之处,又何必勉强去作那宛转的燕语莺声呢!“幸自”句,实是怨愤之语。本是“何处春阳不断肠”(唐无名氏《春阳曲》),触目生悲,词人才故意说断肠无处,亦犹东坡《临江仙》“归来欲断无肠”之意。宋宁宗开禧年间下诏伐金,后因军事受挫,向金人求和。杨皇后与史弥远等相勾结,杀害主张伐金的韩侂胄。嘉定元年(1208)与金达成屈辱的“嘉定和议”。自此史弥远专政,粉饰太平,朝野上下,一片莺歌燕舞。汪氏诣阙上书,亦在此时。词云不愿“强作莺声燕语”,自有品格。《四库全书总目》谓汪莘“其言剀切耿直,相规以善,非依草附木、苟邀奖借者比”,可以参证。“东风”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思无限。东风吹送着落花,“美人”也无心去弹弄秦筝,便随着飞花缓缓归去。“占断”,犹言占尽。“秦筝”,补足“莺声燕语”。不说罢理秦筝,而说“东风占断”,用意婉曲之至。

这首小词,义兼比兴,寄托遥深,真所谓枨触无端,伤心人别有怀抱。也许,其中有许多难于言说的情事,在今天,恐怕已不能一一辨证了,还是由各人用自己丰富的联想去更深刻地理解它吧。

(陈永正)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