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当代中国文学名作:

 

词条 刘心武
释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作者简介】:
(见“立体交叉桥”条)
【内容概要】:
小说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一个古旧的四合院里,薛大娘一大早起来收拾东西,等待同和居何师傅来操办酒席,因为她的二儿子薛纪跃今天结婚。而薛大爷却和平时一样到什刹海后海边去遛弯儿打拳了。大儿媳孟昭英迟迟未到,薛大娘心里着急,同院的小伙子荀磊帮她在院门两边贴上大红喜字。荀磊的爹是退休工人,现在以修鞋为业。荀磊从小家教严,读书认真,外语成绩好,中学毕业后出人意料地被外事部门招去,送到国外培训。今年夏天回国在重要部门当翻译。这时,年轻人路喜纯正骑着自行车往薛大娘家来。他在崇文门附近一家小饭馆工作。同和居掌勺师傅老何为了让儿子顶班提前退休来这家小饭馆掌勺,见路喜纯心地纯正、好学上进,便收他为徒。今天,路喜纯就是替师傅来薛家操办婚宴的。住四合院外院三间南房的是京剧演员澹台智珠。“文革”中她受迫害被弄到纽扣厂当包装工,和普通车工李铠结了婚。薛大娘看她夫妻和美,儿女双圭,图吉利请她陪大儿媳去迎亲。但剧团里给澹台智珠唱小生的濮阳荪和两个伴奏的突然来告急:拉京胡的老赵和打板鼓的老佟被另一位更有名的女演员拉走了。李铠讨厌满身女人气、和自己老婆同台演出的濮阳孙,愤而出走,澹台智珠去寻,陪孟昭英去迎亲的只好换成薛家对面的詹丽颖。詹丽颖50年代大学毕业,心地善良,为人热情,但说话嗓门高,不知轻重,又任性,常得罪人。1957年被划为右派,改造20多年,与四川的一位冶金技术员结婚后至今两地分居。让这个生活不美满的人去迎亲,薛大娘心中有些遗憾。住四合院后院的是某局长张奇林。他本应今天上午出国访问,因飞机改为下午起飞,于是让女儿张秀藻帮他整理书橱。张秀藻在清华大学水利系读书,偷偷爱上了荀磊,但荀磊已和同单位的北京外语学院毕业生冯婉姝相爱,她暗自伤心。荀磊父亲荀师傅对满身洋味儿的冯婉姝并不满意。他是河北人,解放前和同乡郭墩子一起参军,枪林弹雨中生死与共,后来又一起进城当工人。1960年两个人的妻子同时怀孕,便说定如果一方生男一方生女,就让两个孩子长大结婚。郭墩子后来下放回老家农村,贫病交加而死。今天,他女儿郭杏儿要来北京看荀师傅一家。杏儿家在农村搞责任制之后富了起来,今天她第一次进北京,下了火车背着包裹先到天安门照相,又到王府井爬了渴慕已久的三层都营业的百货大楼,然后买了一大包酒、蛋糕来到荀家。见了冯婉姝她大大方方,但听不懂冯婉姝说的“电脑”、“信息”什么的,便反问冯婉姝知道不知道田里一种叫涝稆的野菜人吃了脸会肿。最早来薛家吃婚宴的是29岁的独身汉卢宝桑。他出身于小市民家庭,其父卢胜七当年是北京丐帮中一个讨饭的,曾被当局用馒头收买,去打宣传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其母黄氏据说是解放前在天桥卖虫子药的“大兵黄”的女儿。卢宝桑从父母那里继承了满身无赖气,不带礼品,进屋就要烟要糖,还嫌烟糖规格不高。新郎薛纪跃今天并不高兴,他想起为结婚所受的委屈和艰难。为了给未婚妻买块镀金雷达小坤表,父母用去了省吃俭用存了3年的钱。他还有另外一种难言的苦衷:一个风雪之夜,一位女性主动与他求欢,他居然没有成功,这给他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新娘潘秀娅在一家照相馆干点开票、收底片的杂事。她父亲本是个小买卖人,解放后在洗染店当店员;她母亲的娘家本来也是摆货摊的,经营假发。在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潘秀娅自卑感很重,所以常常和大多数营业员一样对顾客摆架子,寻找一点精神满足。她找对象并不看重“爱情”,而主要考虑是否“合适”。在试图通过追求教授之子以改变自己的地位受挫之后,她挑中了薛纪跃。一辆租来的轿车把她接到薛家,婚宴开始。詹丽颖接了新娘回来,忙回自己屋照应两位客人,那两人是被她硬拉在一起谈对象的。男方嵇志满是詹丽颖大学同学,现在在中学教数学,40多了依然未婚,爱好集邮。女方慕樱就住这个四合院,和薛大娘家两间房相连的那间房是她家。她搬来时间不长,是医生,常住单位医务室,所以詹丽颖对她并不了解。建国初期她凭一时冲动嫁给了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伤残的英雄,取名慕英。被保送上大学之后,观念发生了变化,与英雄离婚,嫁给了同学葛尊志,改名慕樱。“文革”中葛尊志变得平庸、胸无大志,她又与葛离婚,爱上了一位刚恢复工作的部长。詹丽颖硬拉她和嵇志满见面她只好来见,但只向嵇志满讨了一张那位部长梦寐以求的邮票。局长张奇林家中午也不平静。刚提拔为情报站长的庞其杉要他从国外买一本书,一封匿名信又揭发局里的行政处长在分房过程中以权谋私。薛家的婚宴进入高潮,醉熏熏满嘴流油的卢宝桑耍无赖羞辱路喜纯,说路喜纯父亲解放前在妓院给嫖客、妓女当跑腿。路喜纯被人揭了伤疤,想打卢宝桑,但又不愿搅了薛家的喜事,委屈得坐在做饭的大棚子底下哭。卢宝桑撒野掀桌子,被同桌会正骨术的殷大爷点中穴位瘫倒。因教育不当而走下坡路的中学生姚向东随着贺喜的人混入薛家,偷走了新娘的雷达表和准备送给厨师的礼钱。新娘不胜委屈,善良的荀大爷让荀磊拿钱去买了同样的手表,谎说是小偷丢在门外被人捡到,送还薛家。和澹台智珠家并排住着的是老编辑韩一潭。他培养了许多诗歌新秀,也曾遭神经失常的“文学青年”纠缠。今天,一位投机取巧、道德败坏的“文坛新人”来讨7年前就作废的稿子,并当面羞辱他,几乎把他气疯。澹台智珠被人拆了台,丈夫又不知去向,在街上乱走,看到一群老人在钟鼓楼下晒太阳,说古道今。胡爷爷讲起50年前在故宫当小工,海老太太讲起40年前什刹海的荷花市场。四合院里,婚宴将要结束,薛纪跃的大哥薛纪徽才回来。他在运输队当小组长,今早起来带着小组去抢任务,路上又帮人修车,误了自家大事。薛大娘被路喜纯的朴实和善良所感动,说定以后作为亲戚来往。这时,张奇林坐在飞机里仍在考虑单位的工作,意识到时间就是金钱。荀磊、冯婉姝、张秀藻、郭杏儿几个年轻人正准备聚会,交流信息,讨论青年人的使命。??生活千姿百态,钟鼓楼高高屹立着,作为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见证而永存。
【作品鉴赏】:
这部长篇最显而易见的成功就是它自觉地展示了极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图景: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长、局长到售货员、家庭妇女,从留学生、文学编辑、京剧演员到厨师、修鞋匠、喇嘛、乞丐,一百年前的神秘传说,30年前的市井生活,正在进行的婚宴,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在当代小说作品中大约是绝无仅有的。决定作品这种特征的是作家独特的创作心理——自觉的“文化景观”意识和强烈的历史感。作家在小说第19节中说:“一定的生活方式,它所具有的所有细节,便构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不仅包括人们的文字著述、艺术创作,而且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乃至社会存在的各个方面”,并宣称小说旨在描写“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民社会的特定文化景观”。作家的历史感尤其显然,小说扉页的题辞就是:“谨将此作呈现:在流逝的时间中,已经和即将产生历史感的人们”。文化景观意识和历史感在作品中的具体实践形式,就是对空间性和时间性的注重。空间与时间的交叉构成了小说最内在的结构,这个结构把那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统一起来。小说有意识地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展示文化景观的丰富多采,因此注重故事发展的“共时性”,把不同场合发生的故事置于同一个时间内来表现:就在薛家操办婚宴的过程中,张奇林在自己家中接待客人、处理公务,荀师傅正在修鞋,姚向东正在街上徘徊,一群老人正在钟鼓楼下说古道今,郭杏儿正往荀家赶来,慕樱在葛尊志那里讨得了珍贵的邮票后去找部长,??这样就让读者看到,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不同角落里人们各自演着不同的人生悲喜剧,从而意识到空间的存在与博大。小说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集中在短短的12个小时之中,通过场景的不断转换呈现出来,这种结构方式正是由自觉的空间意识决定的,同时又是为了强化空间意识。如果说空间意识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经线,那么时间意识则构成了它的纬线。时间意识造成了小说的历史纵深感。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小说取名“钟鼓楼”,叙述的故事也主要发生在钟鼓楼一带,于是,钟鼓楼这种古代报时建筑就作为一种标志着时光流逝的意象,给小说提供了一种总体氛围;其次,小说有意使用卯、辰、巳等古代计时概念,唤醒作为现代人的读者一种遥远的记忆,让读者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其三,在描绘小说中人物“此时此地”的存在状态的同时,也将他们的过去叙述出来。如薛师傅的喇嘛历史,卢胜七的乞丐生涯,詹丽颖1957年的遭遇,等等。其四,小说开头叙述的100多年前发生在贝子府的神秘故事,表面看来与小说主体关系不大,实际上它作为一种参照物,造成了时间的距离,亦即造成了历史感。从总体上看,作家的时间意识所蕴含的,既有历史的沧桑之感和深刻的命运感,又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焦灼与急迫感,小说实际是把时间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结合现实人生与民族命运,从哲学的意义上来思考。所以小说最后一节专讲“怎样认识时间”,把人物的命运和使命放到飞逝的时光中来认识、评价。在这个意义上时间意识既表现为历史感,又表现为对进步与发展的渴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小说独特的美学风格:对原始生活形态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描写与以自觉的历史文化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哲学思辩的交溶。由于作家力图描绘“一定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乃至社会存在的各个方面”,因此它对于人物的生存状态,对于四合院、婚俗乃至酒宴上的菜肴的描写,都细致而又真切,充满生活气息。与此同时作家又自觉从文化与哲学的高度对人的存在与社会历史作宏观把握,于是又有了诸如小说开头那种富于哲理性的题辞、小说最后一章对于时间的思辩、以及具体描写中对北京市民生存方式、心理状态的分析,和对于四合院文化意义的揭示。(董月)刘兆林啊,索伦河谷的枪声《解放军文艺》1983年8月号
【作者简介】:
刘兆林,男,汉族,1949年4月12日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6岁上学,小学和初中在家乡西集镇读完。1964年入县城第一中学读高中,1968年初从学校直接入伍。当过炮兵团战士、侦察班长、政治处新闻干事,吉林省军区宣传处干事,沈阳军区文化部干事。1979年任沈阳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至今。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78年加入作协辽宁分会,1979年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1980年参加辽宁大学中文系函授学习,1984年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就读,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5年选为作协辽宁分会理事,并被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列为新时期有影响的青年作家之一,1986年作为特约代表出席全国第二次青创会。主要获奖作品有长篇小说《绿色的青春期》(获全军第二届“当代军人喜爱的优秀军版图书奖”);中篇小说《啊,索伦河谷的枪声》(获全国1983—1984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第二届“八一”文艺大奖,改编成同名电影获1985年国务院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短篇小说《雪国热闹镇》(获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有《解放军文艺》、《鸭绿江》、《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若干次。结集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有《三角形太阳》、《雪国热闹镇》、《索伦河谷的枪声》、《刘兆林小说选》及电视剧《连长的手相》、《船的陆地》等。有中、短篇小说翻译到国外。解成军文艺出版社曾分别于1983年9月在北京和1990年2月在吉林市邀请军内外文学评论家专门召开“刘兆林作品讨论会”,“刘兆林长篇小说《绿色的青春期》讨论会”,对他的长、中、短篇小说在新时期军事文学创作中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他因创作成绩突出而受所在军区领导机关记二等功和提前晋级奖励各一次。
【内容概要】:
军机关精减整编下到索伦河谷炮团的副营职干事冼文弓,降职到全团最落后的三连当指导员。星期天上任途中遇一吹萧、饶鱼、摆牌算命的老兵,并将老兵养的狍子误认为鹿,遭到老兵嘲讽。又被一伙光头“导弹兵”捉弄,斗胆捉蛇,并被领头的导弹兵给上了一堂历史课,最后才被好几种意味的笑声带到连部。连长正和一个高干子弟兵玩扑克,见了冼文弓牌都没放下,只用左手握了握。高干子弟掏钱买酒为新指导接风。晚上连队看电影时与老乡争好地方,夜间跑岗。一系列问题使冼文弓忽然感到自己来前想得太浪漫了。回叙冼文弓如何因研究《战士心理学》却忽视了“领导心理学”,而被从住城市的大机关精简到索伦河谷山沟,他宁愿降职使用,也到“鸡毛连”当指导员,并决心把半部《战士心理学》写完。冼文弓半夜查哨发现闹钟被拨,以及喝酒捉蛇的事全连都知道了。连长怏怏不快,冷丁在全连含蓄地将了冼文弓一军,冼文弓没被将住,当众宣布拜了三位战士老师,并宣布首先带领全连在玩扑克方面夺个冠军。他关于扑克牌是历法的缩影,五十四张牌分别代表什么象征什么的演说博得全连一阵阵掌声。掌声使连长王自委心里酸溜溜的,他连训练也不参加了,找冼文弓谈话,警告说冼当众宣布拜的三个老师:喂猪养狍子的老兵刘明天是刑事犯,刑满释放才半年;第二位老师,炮班战士张久光,导弹一枚;第三位老师,连长自己也不是睁只眼闭只眼好惹的。新任指导员和连长的第一次谈话简直就是谈判,取得一致的只三个字:“来实的”。而这个实的实质却不一样。连长认为的导弹兵张久光故意考验一下指导员说话是否算数,中午休息时请指导贝同他讨论扑克。指导员去了,没承想这一去却取得了对导弹兵的随意指挥权,张久光把什么话都向指导员说了。冼文弓知道了,“高干子弟”郭云河表现极一般连长却介绍他入党,而连长认为压死人被判刑又想打死者留下的寡妇的主意的刘明天和同他关系密切的寡妇教师李罗兰,两人情操都很高尚,张久光甚至说要没有纪律限制他就爱那个寡妇??冼文弓激动不已,觉得战士心中这些秘密不是权力所能得到的,在心灵中呼喊:还是少用些权力,多来些友情吧。出于友情,他主动向张久光谈了自己??两人结下友谊。冼文弓按照张久光的话去了几趟刘明天的饲养室,发现刘明天种的一株寄托自己内心秘密的黄豆,但那秘密是什么却不得而知,却知道了他信仰共产主义却不想在三连入党。到三连的头一个星期,冼文弓总是和战士们玩扑克,而且每次玩都把那个高干子弟郭云河找上,他想摸摸郭的底细,但就是摸不透。张久光认为郭不好,郭的看法却和张一致,并说很佩服张久光,使冼文弓如入雾中。连长怕这样时间长了,会形成帮伙闹出事来,催冼文弓赶快把葫芦里的药向全连倒一倒。冼文弓说再等一等,然后向全连发了考卷,考题只有一个:这个星期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并在厕所挂了信箱,让大家不记名把答卷投入箱中。开箱前冼文弓去看女教师李罗兰,发现她利用狍子耳朵给生病的刘明天送信。刘明天以为肯定要受批评,不料冼文弓却说“私人通信受法律保护,不看。”刘明天感动得流泪了。冼文弓把全连答卷当众公布并当众烧毁,并向给他提了要求而且署了名字的战士发了用自己钱买的奖品。他把根据大家所提要求归纳的“指导员十二不准”贴在食堂让全连监督,同时把自己的思想问题亮给大家,响亮提出:“为让我们的国土不再成为别人的立碑碑地面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加上使这精神得以开花结果的才能,就应该是我们三连全体军人最高尚的情感—‘三连魂’!”连长王自委怒火满腔又憋着不放,故意泡病号住进团卫生队,冼文弓请他回来参加支委会他也不回来。冼文弓按着党的组织原则索性不等连长,自己主持开了支委会。使得连长到团长那里告冼文弓的状,团长决定到三连亲自看看冼文弓倒底瞎鼓捣什么。团长到三连,正赶上冼文弓召开全连军人大会自荐公议选侦察班长。自荐问答时,冼文弓发现了郭云河的可疑之处。冼文弓顶住来自团长的压力,坚持自己的作法。这时团长打电话给连长要用一头猪换刘明天的狍子,给军里来的首长杀吃肉。冼文弓不同意,与连长矛盾加深,连长强行要杀,刘明天誓死不从。最后冼文弓为保住狍子带刘明天上山打熊受伤,两人在深山大野坦露了各自心中秘密。团长打电话表扬王自委弄到比狍子还好的野味,王自委心里有愧,带车到深山接冼文弓。他们在深山篝火旁饮酒掏心,将各自心里的卑琐事全亮出来。连长亮出了自己昧良心推卸压死人的事,郭云河交待了自己冒充高干子弟的事,刘明天、张久光、冼文弓也都作了自我批评。大兴安岭下雪了,比往年奇寒。索伦河谷雪野一声枪响,刘明天打死了自己心爱的狍子,为的是给冼文弓作一件防腰腿的隔寒褥子。鹿一样美丽的狍子倒在半尺厚的雪地,血把雪润出一朵红花。
【作品鉴赏】:
一篇文章连读三遍而不腻,并仍有快于心,有会于心,这就说明它的不简单。军事文学,写战争,较易出效果,写和平环境的连队日常生活,能取得震撼人心连读不腻的效果就更不简单。《枪声》就是一部具有这种艺术魅力的中庸佳作。作者在谈这部小说的创作时,曾以“四味”的说法表达他对军事题材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这“四味”是:“人味”、“风味”、“气味”、“兵味”,就是说,军事题材小说要富有人情味的特色,地域性特色,当代性特色,军事性特色。既然是军事题材小说,就应该是充满了“兵味”的。但是,军事题材小说又应该具备多层性寓意的品格。从审美眼光看,题材的表层内容往往是文学描写的外壳与框架,而作品真正要追求的深层题旨与最终寓意目标,却是一种超越了军事性,但又不乏“兵味”的内在意韵,一种被题材特点笼罩着的,却又充满了人情味、地域性与当代性色彩的,具有更广泛的美学价值的人生底蕴。优秀军事题材小说之所以能够获得非军人读者的强烈共鸣,其原因也在于这样的小说通过自己的军事生活描写,最终写出了具有普遍启悟意义的美学情思,即那种不仅仅属于军人,而且属于整个进步人类的生活发现。《枪声》基本体现了作者的这种追求,读者的强烈反响就是证实。一些著名评论家曾从政治工作改革这一视角高度评价了《枪声》主题思想的重大突破和人物塑造的独创性,认为此作“应该成为部队和任何部门的政工干部及其他干部的教科书”但是,倘若仅仅把作品理解为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文学性教材,那就不仅贬低了这部小说的美学价值,而且会使作者感到难堪。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就著文说,“我以为还可以从许多方面着眼,称赞这篇小说的动人力量。这就是说,凡是典型地反映了生活的小说,它的社会影响才可能是带普遍性的”,不错,作品的主人公冼文弓是个八十年代的连队政治指导员,而且是一位精通心理学同时知识丰富,德才兼备而又充满改革进取精神,善于缩短与消融官兵之间心理距离的优秀指导员,但他毕竟是文学形象,而不仅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指导员。他尊重战士的人的尊严和权力,而主张官兵之间“多来些友谊,少用些权力”,保护每个人内心美好的秘密,崇尚科学和民主,这都意味一种时代潮流,一种打上了历史烙印的现实思考,一种伦理道德观念与社会美学理想的追寻,这才是这部小说军营生活色彩包笼下的真正寓意。人物塑造的鲜活成功,是这部小说能完成真正寓意的最重要方面。冼文弓这样的身份角色相当难写,功力不足,顺手一滑,就会流于概念化。但是作者平中写奇,始终把主人公放在与各种微妙人物的微妙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去描写。他是军机关被精减下连的副营级连职指导员,他到任的“鸡毛连”是他的“母亲连队”,而与他搭班子的连长军龄、资历都比他长而且是他的没了上进心的老班长、老排长。而那些个不把干部放在眼里的人物,有的被判刑蹲过监狱,并与驻地一个寡妇有感情纠葛,有的有知识、有抱负但尖刻、机灵,是难以驾驭的“导弹兵”,有的靠近领导,百依百顺,却是小骗子,??这些人都在观察他,琢磨他,考验他,与他发生着极尖锐又极微妙不易看出的冲突,使得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碰在试金石上。还有那只灵手描画出的狍子,用笔比一个人物还认真,也的确起着比一个人物还重要的作用。与一个动物的关系都如此微妙而尖锐了,读者能不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吗?主人公把寄托着一个老兵深重感情的狍子当作圣灵之物来对待,在极尖锐的矛盾中为保住■,他自己的命险些丧于野熊之口。还有他在实施改革时面临上下及同级的压力与挑战。连长和团长这两个人物本身也都风神圆满,栩栩欲活,与主人公的冲突中,相互撞击得更加鲜活。在不甚显眼处,主人公身上也常出现感人之笔,特别一接触他的灵魂,读者便要不期然而潜下心来。作者的心理描写也颇有特色,是简捷明快的跳跃速度,不为冗长寂寞之文,而能恰当其可。从技法看,溶合中西之长,不惟画眼前,画形貌,而且画心上,画意外。(黄锦莉)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04条当代中国文学名作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当代中国文学名作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9 9: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