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哀马赋 刘子翚 |
释义 | 哀马赋并序 叛军继踵入闽〔1〕,驱窃战骑〔2〕,过山岭,悉多殒败〔3〕,余感之,作《哀马赋)。 嗟哉!何闽山之险绝乎〔4〕!方井陉而旷赵〔5〕,视剑阁而夷蜀〔6〕。峻岭标树〔7〕,横峦挂瀑,岧峣嵂屼〔8〕,萦纡阻复〔9〕。势将平而骤起,涂稍顺而仍曲〔10〕。穴壁寄栈〔11〕,沿崖转躅〔12〕,昼倚石以传餐〔13〕,暮扪萝而假宿〔14〕。非恋土之邦人〔15〕,嗟此来而何欲! 栖危走险,禽疲兽伏,堕峻木之升猱〔16〕,碍层霄之飞鹄。矧万马之南奔〔17〕,列长镳而竞逐〔18〕,讶四达之通逵〔19〕,忽丝连而线属。抢攘迫塞〔20〕,互相挤触,前颠后升,平坑翳渎〔21〕,衔哀结愤而丛殂萃萎者十几五六焉〔22〕。幸而生者皆垂头顾影,低摧局促〔23〕,鹿骇麏惊〔24〕,鸱蹲猬缩〔25〕。脊伶俜而卦露〔26〕,尾焦萧而帚秃〔27〕,鼻咯干埃〔28〕,肺伤芒谷〔29〕。望长坂以悲嘶〔30〕,想清波以浮浴。癣痒疮烦〔31〕,揩墙摅木〔32〕。集彼蚊蝇,纷纭缘扑,竞咂秽而吞腥〔33〕,肆唇刀而舌镞〔34〕。忽振体而惊飞〔35〕,去未遥而旋复〔36〕。慰己贪惏〔37〕,忘余楚毒〔38〕,当附骥而乞怜〔39〕,知汝曹之碌碌〔40〕。困甚 悲夫!吾闻之,秦赵亘野〔45〕,燕齐迥陆〔46〕,数骑风驰〔47〕,万夫鳞蹙〔48〕。 噫,今日治邪乱邪?胡弃兹而弗畜〔58〕?彼踶啮恃性〔59〕,驽骀共族〔60〕,渴饮天河之浪,饥耗太仓之粟〔61〕。徒鞯饰文绣〔62〕,辔摇金玉〔63〕,偶备数于六闲〔64〕,气骄矜而动俗〔65〕。责致远之奇功,必舆倾而载覆〔66〕。事既失而惩愆〔67〕,亦何劳于鞭扑〔68〕!悼汗血之云亡〔69〕,捐百躯而安赎〔70〕!舟临川而坠楫,车向涂而裂轴〔71〕。激壮士之兴嗟〔72〕,诚可悲而可哭。夫子曰:“伤人乎?”不问马〔73〕。何眷眷于此哉〔74〕?恐国威之未振,骄虏之南牧也〔75〕! 注释 〔1〕继踵:接二连三地到来。 〔2〕驱窃:驱赶、偷窃。战骑:战马。 〔3〕殒败:死伤。 〔4〕闽山:在福建闽侯县。 〔5〕方井陉而旷赵:就好比过了井陉关就觉得赵地十分平旷了。 〔6〕视剑阁而夷蜀:就好比过了剑门关就觉得蜀地平夷了。 〔7〕标树:高高耸立。 〔8〕岧峣嵂屼(tiáo yáo lǜ wù):高耸、高峻的样子。 〔9〕萦纡阻复:曲折回环,十分险阻。 〔10〕涂:通“途”,道路。 〔11〕穴壁寄栈(zhàn):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成窄路通行。 〔12〕转躅(zhuó):转足。躅,足迹。 〔13〕传餐:靠互相传递食物而就餐。 〔14〕扪萝:抚扶着藤萝。假宿:临时性的借宿。 〔15〕恋土之邦人:留恋故土的本地人。 〔16〕升猱(náo):攀在高树上的猴子。 〔17〕矧(shěn):况。 〔18〕列长镳而竞逐:排着长长的队伍竞相奔逐。镳(biāo):马嚼子。 〔19〕通逵:四通八达的道路。 〔20〕抢攘(qiǎng ráng):纷乱。迫塞:逼挤阻塞。 〔21〕平坑翳渎:填平了土坑,遮掩了沟渎。翳(yì):遮蔽。 〔22〕丛殂(cú)萃萎:成群地倒下死去。十几五六:差不多十分之五六。 〔23〕低摧局促:萎靡不振,举足不前。 〔24〕麏(jūn):獐子。 〔25〕鸱(chī)蹲猬缩:像猫头鹰一样蹲着,像刺猬一样蜷缩起来。 〔26〕伶俜(líng pīng):孤独的样子。卦露:好像卦露出卦体。 〔27〕焦萧:短而秃的样子。 〔28〕鼻咯(kè)干埃:鼻孔因沾染了干燥的埃土而咯血。 〔29〕肺伤芒谷:肺部像被谷芒刺伤了一样。 〔30〕长坂:长长的山坡。 〔31〕烦:痛。 〔32〕揩:摩擦。摅(shū):腾跃。 〔33〕咂(zā):用嘴唇吸。 〔34〕肆:放肆。 〔35〕振体:摇动马体。 〔36〕旋复:不久即返回。 〔37〕贪惏:同“贪婪”。 〔38〕楚毒:痛苦。 〔39〕附骥:附在马尾巴上。 〔40〕汝曹:你们。曹,辈。 〔41〕 〔42〕忧同觳觫:见《孟子·梁惠王上》。觳觫(hú sù),牛临死时恐惧战栗的样子。 〔43〕盐车:运盐的车。 〔44〕辽东之肉:指猪肉。 〔45〕亘野:连绵不断的原野。 〔46〕迥陆:延伸遥远的陆地。 〔47〕风驰:像风一样飞驰。 〔48〕鳞蹙:像鳞甲一样收缩。 〔49〕 〔50〕云鬃(zōng)电目:颈毛如云,目光如电。 〔51〕甲士:战士。 〔52〕“望沙”句:即使是沙河这样难行的路,好马也一蹴而过。 〔53〕却锐以摧坚:打退手执利兵的甲士,摧毁坚固的营垒。 〔54〕“咸蹂”句:连敌国的国都也都要蹂躏、践踏。 〔55〕献图负箓(lù):《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56〕“俾之”句:使龟龙麟凤来救时济世。 〔57〕千角、万翎:指上文的龙、麟、凤等。 〔58〕畜:养。 〔59〕踶啮(dì niè):踢踏撕咬。 〔60〕驽骀(nú tái):劣马。 〔61〕太仓:京城储粮食的大仓。 〔62〕鞯(jiān):衬托马鞍的坐垫。 〔63〕辔摇金玉:马嚼口上挂满了金玉做的装饰物。 〔64〕备数:充数。六闲:古代宫廷中养马的地方。 〔65〕动俗:行为低俗。 〔66〕载覆:翻车,意同“舆倾”。 〔67〕惩愆(qiān):惩处罪咎。 〔68〕鞭扑:鞭打。 〔69〕汗血:汗血马,古代大宛国所产的一种骏马。 〔70〕赎:换取。 〔71〕向涂:奔上道路。 〔72〕兴嗟:发感慨。 〔73〕“夫子”三句:《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74〕眷眷:执著不舍的样子。 〔75〕南牧:南侵。 鉴赏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崇安(今属福建)人。以父荫为承务郎,后改任兴化军通判。不久,以体弱不堪吏职为由,辞归武夷山。以主管冲佑观名义,隐居讲学于屏山下,自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他是个理学家,著名理学家朱熹便是他的学生。有《屏山集》。《四库简明目录》说“其文论事论理,皆曲折明畅,无语录俚词。古诗风格高秀,不袭陈因,近体则派近江西,亦复波峭”。集中存《闻药杵》《溽暑》《哀马》三篇赋作。 此赋序中说“叛军继踵入闽”事,见作者《送张当世序》:“庚戌(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张侯(即张当世)来守莆田,余佐郡事,后两月至。时逸寇杨勍犯闽,官军缀之,鏖演山下,声摇四境。已而回源盗作。辛亥(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其徒益炽。……壬子(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春,灵旗大伐,冲逐荡拓,寇乃平。又一月,天子召侯为郎,余亦及瓜焉。”据此,此赋当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前后,作者通判兴化军时。 这篇赋虽与叛军杨勍入寇福建的事有关,但作者并没有正面表现叛军骚扰的始末,而是从侧面选取了被驱窃的战马作为描写对象。文中极写这些驽马在险峻的闵山中丛殂萃萎、垂头顾影的狼狈相,进一步联想“汗血之云亡”,从而讥讽朝廷不畜良将,以致金兵南下,国威不振。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围汴京,刘子翚的父亲刘 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写之中寄寓自己讽喻现实的主旨。例如写战马在闵山中奔驰殂萎的情景,作者就用了“讶”“衔哀结愤”“垂头顾影”“低摧局促”“悲嘶”“想”等词汇来形容,写那些战马平时养尊处优,毫无训练,只会在通衢大道上奔跑而不能适应突然在崎岖狭窄的石栈上挤撞的变化,于是十分惊讶,十分悲愤,有的含恨死去,幸存者也都威风扫地,望着遥远陡峻的山坂悲嘶,想到清水中一洗浑身污臭而不得,只得任凭苍蝇吮血,等待着按猪肉价在市场上出售。显然,这些马不是作者的同情对象,而是那些平时充位备数,尸位素餐,战时束手待毙的庸劣官吏的写照。作者对驽马固然十分鄙夷,不屑一顾,但对于只知吮血的苍蝇,痛恨却又甚于驽马了。这些家伙,只知搬弄唇刀舌剑,咂秽吞腥,附人骥尾,摇尾乞怜,只知抚慰自家贪婪之心,不知体谅他人捶楚钻心之痛,较之驽马,就又等而下之了。读到此处,读者一定会哑然失笑。作者表面上同情驽马,叱咄苍蝇,实际上随文讽刺,笔到意到,所谓信手拈来,涉然成趣而已。 曲折地讥刺,毕竟还不能解作者心头之恨,释读者胸中之疑。但又不能径直和盘端出,那样便索然寡味了。作者也很懂得这一点,所以下面他就把笔端宕开一步,写那些驰骋于秦、赵、燕、齐广阔战场的骏马,写它们的龙姿虎态,负重历险,所向披靡,以与劣马对比。骏马之重要不仅远胜驽马,而且较之龟龙凤麟这些只能点缀升平的所谓祥瑞更难得万分。写得这里,作者要表现什么样的主旨,也就昭然若揭了。 刘子翚虽是理学家,可他比较尊重文学本身的要求。他抒发情感、发表议论都能借助于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不借助于枯燥的语录。他内心充满激愤,却又要显露出几分幽默打趣,并不板起面孔。他注意文章气势,但又力图将这种气势藏贮于曲折跌宕之中,让读者在含英咀华之中领会到一段郁结之气,悲慨之情。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