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车攻 诗经
释义

车攻

《诗经·小雅》

我车既攻〔1〕,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2〕,四牡孔阜〔3〕。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4〕,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5〕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6〕,会同有绎〔7〕

决拾既佽〔8〕,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9〕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10〕?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11〕,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12〕

注释

〔1〕攻:通“工”,修缮。

〔2〕田车:猎车。

〔3〕孔阜:很肥壮。

〔4〕苗:夏猎。

〔5〕敖:山名,在今河南荥阳。

〔6〕赤芾(fú):红色护膝。金舄(xì):金色套靴。

〔7〕会同:古时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有绎:连续不断。

〔8〕决拾:即抉拾,古时射箭用具。抉:用骨角制成,戴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以钩弦。拾:用软皮制成,套在左臂,用作护袖。佽:齐备。

〔9〕柴(zì):“骴”的假借字,堆积的禽兽尸骨。

〔10〕徒御:步卒与车夫。

〔11〕征:行,此指凯旋。

〔12〕展也:意同“允矣”,信然,确是。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帝王游猎的诗。古时打猎,既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又是一项军事训练措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都十分重视,一般在农闲时进行。《左传·隐公五年》说:春猎谓之蒐,夏猎谓之苗,秋猎谓之狝,冬猎谓之狩。西周建都镐京,又以洛邑为东都,所以周王常到东方去打猎,《车攻》便是叙写周王夏天到东方打猎,借以会合诸侯、检阅军事力量的诗。

全诗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共计八节,可分为四个层次。一、二两节,写整顿车马,东行狩猎;三、四两节,写夏猎于敖山,诸侯会同;五、六两节,写射夫精干,猎获甚多;七、八两节,写猎毕而归,军容整肃。叙事井然有序,全诗充溢着热烈、庄严的气氛。

这首诗的作者是个参加狩猎大典的官员,我们叫他“随军记者”吧。他用生动的笔触成功地描绘了这次活动的各个方面。“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四牡孔阜”,极写车马齐整,准备充分;“建旐设旄”,“赤芾金舄”,形容装备精良,声威赫赫;“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赞美训练有素,射技高超;“萧萧马鸣,悠悠旆旌”,画出军容壮盛,一举成功。层次分明,铺陈有致,正是这首诗的作者身手不凡之处。

写诗必须借助于形象思维。形象,又要诉诸视觉与听觉。此诗作者深得其中奥秘。“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最是得力之句。“萧萧”形容马鸣之声,“悠悠”刻画旗飘之状。透过这种描画,完全可以想见全军在凯旋时的那种人欢马叫、意得气扬的状态。这种描画,真可谓形神兼备,声色俱妙。方玉润《诗经原始》指出“马鸣”二句写出了“大营严肃气象”,正是“猎后光景”;钟惺《评点诗经》认为“萧萧马鸣”四语,“装点太平光景殆尽”;《渔洋诗话》更说:“颜之推标举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为自《小雅》‘萧萧马鸣,悠悠旆旄’得来。此神契语也”。真是愈说愈奇,可谓赞赏备至了。细细想来,“萧萧”二句,却也的确是声、情、景、态俱肖的。如果说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李白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从这里得到了启示,大概是会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的。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0: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