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月之交 诗经 |
释义 | 十月之交 《诗经·小雅》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1〕。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2〕。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3〕,不宁不令〔4〕。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5〕。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6〕。抑此皇父,岂曰不时〔7〕?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8〕。曰:“予不戕〔9〕,礼则然矣”。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10〕,亶侯多藏〔11〕。不慭遗一老〔12〕,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13〕。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14〕,职竞由人〔15〕。悠悠我里〔16〕,亦孔之痗〔17〕。四方有羡〔18〕,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傚我友自逸。 注释 〔1〕孔:甚。之:语中助词,无实义。 〔2〕行(háng):轨道。 〔3〕烨烨(yè):闪光貌。震:雷。 〔4〕宁:安。令:善。 〔5〕憯(cǎn):曾。 〔6〕煽:犹言活跃。方:指左右。方处:言在幽王的身边。以上八人皆幽王宠者,宠任有先后,故尊卑不嫌杂陈。 〔7〕时:农时。不时:不顾农时。 〔8〕卒:尽。汙莱:污秽不治,杂草丛生。 〔9〕予不戕:我并不害你。 〔10〕三有事:旧说皆指三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林义光《诗经通解》:“三有事:即《雨无正》篇所谓三事大夫也。”按林说是,三有事,三能事者。 〔11〕亶(dǎn):确实。侯:语中助词,无实义。 〔12〕慭(yìn):肯,愿意。遗:留。一老:可能是作者自指。 〔13〕徂:去,往。以居徂向:即“徂向以居”。 〔14〕噂(zǔn)沓:议论纷纷。背憎:背后互相憎恨。 〔15〕职:主要。竞:犹言硬。职竞由人:硬由人造成。 〔16〕里:“悝”的假借字,忧愁。 〔17〕痗(mèi):忧病。 〔18〕羡:愿,欣喜。 鉴赏 本篇写作的时代,是在周幽王六年(前776)十月间。幽王昏暗,内宠褒姒,委政于贪官皇父,民生凋敝。正值十月初一,发生日食。日食在今天,人皆知是自然界现象,与人事无关。可是在二千七百多年前有神论观点的支配下,人们看到天象变得昏黑,便与当时的政治生活联系起来。幽王二年(前780),恰恰有“三川皆震、岐山崩”的事实(见《国语》),从而感到天怒于上,就是人怨于下的反映。于是诗人把本来不相干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而写成此诗。 本诗作者,应是一个受到当权派排斥打击的高级官员。这篇诗是借题发挥,借日食与地震的天象变化,发挥了政衰民怨的实际情况。作者从关心国家政治、人民生活的炽烈感情出发,写成了这篇政治怨刺诗,要求掌权者改弦更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舒民困。同时表示决心,甘愿为此抛弃安逸,承担艰苦,继续奋斗。 这篇诗分为八章,内分三段: 第一段包括一、二、三三章,诗人把日食、月食与地震等自然界的变化与灾害,都归之于“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即四方的政权机构,都靡有善政,不用贤良,于是人怨于下,天怒于上,才出现了天昏地暗,山崩川竭,雷电大震,陵谷变迁,给人民造成罕见的惨痛。诗人以愤慨的心情,大声呼吁,说可叹如今的掌权人噢!为什么不自我惩戒,改弦更张呢?日食月食与山川地震等自然现象,当然与政治兴衰无关,诗人虽然错误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但借此以揭露黑暗、批判丑恶、促进光明的积极作用,确是很大的。由于作者的感情充沛,辞藻丰富,使读者为之动容。 第二段包括四、五、六三章。首先具体揭露以皇父卿士为首的黑暗统治集团。先叙述他们的领导班子都是些什么人物,大则有地官司徒、天官冢宰,小则包括膳夫、趣马,还有内史掌典章,师氏管文教,牛溲、马勃,俱收并蓄,这些杂碎,通过褒姒的口,煽起邪风,说给幽王,都成了红官儿。其次揭露皇父的独断专行,损人利己。他从来不承认错误,不与人商量,甚至拆毁人们的院墙房屋,践踏人们的田地,变成一片草莱,也不打个招呼,反而还说“不是我们害了你们,国家制度就是如此”。第六章更进一步揭露皇父的所作所为。诗人用反语讽刺的口气说:这位皇父卿士当然是圣明的喽!只有圣明的人,才能看别人都是白痴,如果别人不是白痴,那么,皇父的谋划及其一举一动就会像“皇帝的新衣”一样,使人不敢发笑。谁能不知道,国家从事兴建土木工程,用钱最多,皇父竟敢新作都城,使钱财出于国库,入于私囊。虽千家呼号,万夫暴露,他也要火中取栗,在所不惜。他对作都的大事,选定了三个有司,确乎是善于搜刮、善于聚敛的能手,在搬迁中,要求一切皆新,旧居腾空了,才便于清老底;旧臣都拆散了,谁能把皇父的所作所为告诉君王,保卫君王?皇父安排已定,然后派遣他选好的最亲密的车马,把他所积聚的钱财重器,一趟一趟地运往向城。 第三段包括七、八两章。这是诗人倾诉自己在皇父政权高压下的态度与心情。有些说诗者以为这位诗人最后屈服软化了,听天由命了。我的认识恰恰相反,这位诗人正在作韧性的斗争。你听,诗人说了:“我且黾勉以从事,不敢宣布我忧劳。我虽靡罪又靡错,还有谗人说我孬……”在反动势力的高压下,若不能随屈就伸,怎么能存在?不能存在,又怎么能继续战斗?其实诗人的“不敢告劳”暗藏着万苦千辛,和当时所有老百姓的灾害,同出一源,所以能同呼吸共命运,这灾害之源,尽人皆知不是自上而下的天灾,而硬是出于人祸,人民不敢当面斥责,却能指背痛骂——皇父该死。 诗人想到这里,激动的感情再也不能控制了。他唱着说:“悠悠我心忧,忧病上心头。”他忧的是什么呢?仔细玩味,诗人的忧虑太深了,他是为了国家政治已沉入忧病的海洋。你看,他像发疯一样,什么都不要了,当然也就没有羡馀了。别人都有暇豫安逸的时候,他独不敢安逸睡大觉,因为还有重大的责任在身,那就是“天命不彻”,也就是王的政令不合正道,这是国家存亡的大问题,必须扶危为安,救亡图存,作为人臣的必须承担此责任,不能追求安逸,必须继续奋斗。 我国前代的伟大诗人,没有不以爱国主义思想突现于诗篇的。溯本追源,向来都以屈原为鼻祖。称道屈原主要由于其《离骚》。从这个意义来说,《十月之交》这一不著作者姓名的诗篇,出于西周末世,远比屈原《离骚》领先,应该归功在首创。这位诗人虽受历史局限,误把天灾人祸联系在一起,但他能借题发挥,写成激动人心的政治怨刺诗,委婉讽刺幽王昏暗,指名斥责皇父乱政。确实难能可贵。而其奋不顾身,甘愿抛弃自己的安逸,勇敢承担国家的忧患,继续为衰败的王朝政治进行奋斗,更是大义可风。至于本诗的语言,有时哀怨,如吊月秋虫;有时锋利,如投枪匕首,可供后人借鉴。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