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衡门 诗经 |
释义 | 衡门 《诗经·陈风》 衡门之下,可以棲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 鉴赏 这支青年男女欢乐聚会、相互表达恋慕之情的热烈歌唱,把我们带入古代民间生活欢快活泼的一幕。 夜幕在悄悄降临,村口上、农舍旁,是青年人的天地。一位歌手引吭而起: 支起横木作家门,横门陋室好棲身。 村边泉水哗哗淌,泉水清清润饥肠。 姑娘们在一边用和声唱起来。 难道你吃鱼,定要黄河大鳊鱼? 难道你娶妻,定要齐国姜姓女? 另一边男伴的和声也随之响起来: 难道你吃鱼,定要黄河大鲤鱼? 难道你娶妻,定要宋国子姓女? 欢乐的歌声唱了一遍遍,歌中唱出他们淳朴美好的爱情理想,唱出了时代的民俗风情;在歌声中他们翩翩起舞,在夜幕下对对恋人消失在林荫、村野…… 这应是我们从诗中可以领会到的艺术境界,这情景与近代民间男女对歌又是多么相近! 作为民歌所共具的借比兴以言情,质朴明快而又含蓄生动的特点,在这里表现得非常突出。 诗的首章,用的是起兴而兼比喻的写法。“衡门”、“泌”泉,都是眼前景,诗人触物起情,即景抒怀,发为歌唱,是为兴。然而诗的中心,并不在于歌唱安贫寡欲的生活,这从诗的二、三章反复咏叹的重点即可明白;因此棲迟衡门、泌水疗饥,从全诗说来又是比喻,借以委婉表达对自己心上人的爱慕之情:你虽无齐姜宋子般高贵的社会地位,只是一个清贫的农家姑娘,恰恰正是我所钟爱的!兴以起情,比以见意,这里把两种手法结合起来,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语既婉曲,情亦深长。 如果说,首章是以比喻之词、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一种爱情思想的话,诗的第二、三章则是用反语点出正意,将这种理想明白说破。“食鱼”,本为男女相恋之隐语,诗用食鱼的通俗比喻逗出娶妻正意,食鱼不必名贵的鲤鲂,娶妻何必定要大族之女!两章之中,句句用反诘,问而不答,戛然而止,歌者所钟情的,他的理想究竟是什么?虽未明言,可意会得之;诗意已明,而语犹含蓄;真所谓引而不发,明白而不率露,无限韵味正在其中。 从结构看,首章两言“可以”,后两章各两用“岂其”,这是在一篇之中相对言之;正说反说,相为发明,使三章内容、语气连贯为一,使情感由隐而趋显,辅之词、句、章形式上的回环复沓,使全诗情、词、声、韵之美融为一体,反复吟诵,则其意味之妙恍然可得。 |
随便看 |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