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萤火赋 潘岳
释义

萤火赋

潘岳

嘉熠耀之精将,与众类乎超殊〔1〕。《东山》感而增叹,行士慨而怀忧〔2〕。翔太阴之玄昧〔3〕,抱夜光以清游。颎若飞焱之宵逝,嘒似移星之云流〔4〕。动集阳晖,灼如隋珠〔5〕。熠熠荧荧,若丹英之照葩〔6〕。飘飘颎颎,若流金之在沙〔7〕。载飞载止,光色孔嘉〔8〕。无声无臭,明影〔9〕。饮湛露于旷野,庇一叶之垂柯〔10〕。无干欲于万物,岂顾恤于网罗〔11〕!至夫重阴之夕,风雨晦暝,万物眩惑,翩翩独征,奇姿燎朗,在阴益荣〔12〕。犹贤哲之处时,时昏昧而道明;若兰香之在幽,越群臭而弭馨〔13〕。随阴阳以飘繇,非饮食之是营〔14〕。问螽斯之无忌,希夷、惠之清贞〔15〕。羡微虫之琦玮,援彩笔以为铭〔16〕

注释

〔1〕熠(yì)耀:闪烁。萤火虫一称熠耀。精将:美好。

〔2〕“《东山》”两句:《诗·东山》的作者见到萤火便会增加感叹,行役之士便会思念故乡。

〔3〕昧,深沉的黑暗。

〔4〕“颎若”两句:(近处)光亮显耀时像飞扬火花在夜空流闪,(远处)光亮微弱时像流星在云层飘移。颎(jiǒng),光亮。焱(yàn),火花。逝,流动。嘒(huì),星微明的样子。

〔5〕“动集”两句:飞动时凝聚阳光,晶莹光亮如隋侯之珠。

〔6〕“熠熠”两句:光亮闪烁,就像鲜艳明丽的红花。

〔7〕“飘飘”两句:徐缓从容地飘动,犹如黄金在沙中闪烁。颎颎:光亮。

〔8〕载:且、又。孔嘉,非常美丽。孔,很、非常。

〔9〕臭(xiù),气味。遐,广远。,即“畅”。

〔10〕“饮湛”两句:萤在旷野饮清露以为食,在树上以一叶以为庇所。湛露,清露。

〔11〕“无干”两句:萤对外在万物既然无所欲求,那么岂会害怕世间的网罗之祸!

〔12〕眩惑,迷乱。燎朗,光耀之貌。

〔13〕“犹圣”四句:就好像贤哲之士处世,世道黑暗,仍恪守正大光明之道。仿佛兰花香味在幽暗处散播,盖过别的气味而愈发浓郁。

〔14〕“随阴”两句:随着阴阳造化生生息息,并非只为了口腹之乐。

〔15〕问、希:均有羡慕赞赏之意。螽斯,蝗虫一种,繁殖能力强。夷:伯夷。惠,柳下惠。

〔16〕琦玮:珍奇瑰丽。援:执提。铭:一种文体,用来记述功德。

鉴赏

潘岳(247—300),字安仁,西晋文学家,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他少年早惠,被乡里称为神童,二十多岁成名。他一生热衷功名,趋炎附势,但仕途时有坎坷。初仕时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后为太傅杨骏之主簿,值骏诛,岳受牵连免官。后又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潘岳与石崇等人谄事外戚贾谧,为贾谧的“二十四友”之首,贾每出,“辄望尘而拜”,颇为世人所讥议。后赵王伦专政,其亲信孙秀诬潘岳等人与齐王冏一起谋反,潘岳即被杀乃至夷灭三族,时年54岁。

潘岳工诗赋,文辞华靡,并长于哀诔之作。诗以《悼亡诗三首》著称。赋今存24篇(其中半数已残),较著名者为《秋兴赋》、《寡妇赋》、《西征赋》、《怀旧赋》、《闲居赋》和《哀永逝文》等。潘岳在文学上与陆机齐名,并称为“潘陆”,又与其侄潘尼并称“二潘”,其赋入《文选》者达八篇,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东汉末年及魏晋以来,抒情小赋兴盛,咏物赋的创作也很繁荣。此期咏物赋的最显著特点是与抒情赋合流,通过体物而写志。潘岳的《萤火赋》是这类作品的佳构。

开篇四句为第一部分,起着涵盖全篇的作用。一“嘉”字流露出作者对萤的赞颂之情,是通篇的感情基调。“超殊”则是一篇之纲,它既是作者的赞颂之由,又规定后面行文的走向,即具体对萤之形貌、品格的描述。尔后,作者强调萤火虫具有摇荡人情,引人感慨的力量。“行士”可以看成作者自指,也可以看作《东山》诗人的互文。设想诗人身处宦游途中,眼见熠耀萤火,联想《诗·东山》诗句,不禁感物动情,遂有命笔之意。这个开头大气包举、涵盖全篇,可谓起手不凡。

第五句至“希夷、惠之清贞”为第二部分,是全篇主干,具体描述萤的超殊之处。

首先作者的笔触描绘萤的外在形貌。萤的显著特征是夜间发光。作者充分发挥赋“铺采摛文”的写作特点,极尽铺叙、渲染之能事,将萤的光亮美丽形容得淋漓尽致。它似夜空灿烂的火花,云层划动的流星,晶莹剔透的隋珠,鲜艳明丽的花朵,闪烁于流沙的黄金。这一连串异常美好光亮的事物(喻体),连珠炮般呈现于读者面前,确实令人眼花缭乱。“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萤作为一种意象,在作者心目中已经高度理想化,凝聚了他赞美的情致。凭心而论,萤的光彩和美丽都不及那些喻体,运用这些比喻是夸张的写法。如此行文,一方面与铺张夸饰的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辞以情发”,萤为作者所钟爱,因而显得格外可爱动人。对萤光亮的描述,是全篇写得精彩俊拔的部分。辞彩丰赡而不凝滞;比喻虽多,但因句式富于变化,并无堆砌之嫌。在写光亮的同时,萤的姿态之美,也能予人颇深印象。它飘飘颎颎,从容不迫;忽飞忽止,无往不适,多少含有魏晋名士的处世风度和审美趣味。

接着,笔锋自然转向描述萤内在的超殊之处,这便是它饮露宿叶的生活习性和“在阴益荣”的品格。萤在作者笔下简直就是那种不慕荣利、节操峻洁的高士写照。它所求甚微,食不过旷野之清露,宿不过垂柯之一叶,因此它心志淡远,与世无争,不会像一些贪食的鸟兽,陷入猎人布置的网罗之中。陶渊明《感士不遇赋》视官场为畏途,隐逸高遁则能避祸远害。萤的习性正是达人品格的象征。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意设置了一个风雨交加、晦暗深沉的典型环境,写万物黯然失色,对比出萤火熠耀闪光的身姿,岂不超殊奇丽?真可谓万物皆昏我独明。这种品格,正如作者所言“犹贤哲之处时,时昏昧而道明”,处浊世而不污,自是高尚的贤哲之士。后面一连串比喻,既是对萤高尚卓异品格的概括,又是作者所抒发的由衷赞慕之情。对萤火品格的礼赞,是全赋体物写志的点睛之笔。王夫之对咏物之作提出“即物达情”的标准。萤火作为歌咏对象,同时又是作者主观情致的载体,从它身上寄托了作者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念。从描写角度而言,重笔刻画萤夜间发光的特性,铺张扬厉、优美生动,“即物”可谓曲尽其妙,栩栩如生。由描写形貌自然引申到描写其内在习性和品格,其中又融注了作者的情致,没有丝毫牵强附加之嫌。全文以形象展示,又步步不离光亮熠耀的特性,“达情”可谓水到渠成,工巧之至。

潘岳赞美萤的高士风度,似乎以此自励,事实并非如此。《晋书》本传说他“性轻躁,趋世利”,做不到与世无争和时昏道明,最终落入官场高张的网罗之中,遭到族诛的惨祸,成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前人对潘岳言不由衷已颇多讥议,《秋兴》、《闲居》固不待言,《萤火》亦是典型例子。如果撇开这点不论,本赋刻画萤的形象,却具有深刻的社会涵义,是士人们在恐怖政治高压下,希求保全性命、洁身自好的心态折射。无独有偶,潘岳同代人傅咸也有一篇《萤火赋》,表彰它“进不竞于天光兮,退在晦而能明”,其旨趣与潘赋相同。

结尾两句,申明作文之意,收束全文。以“羡”字与开篇的“嘉”字首尾呼应,上下勾连,结构缜密谨严。细揣之下,嘉和羡皆有赞美之意,而微有不同,羡还有仰慕、欲以模范之意。作者历数萤诸多超殊之处,油然而生敬仰之情,并以之自励,这个“羡”字恰到好处。可见嘉、羡二字难以移易,炼字颇见功力。

咏物之作,如果仅仅刻画外在形貌惟妙惟肖,纤毫毕现,那么不能算成功作品。优秀的咏物之作应该是体物得神,形神兼备。描写对象的形貌生动逼真,同时其特性又是导向作者抒情言志的媒介——情志既是对象特性的升华,又应是特性的自然引申。从读者的角度而言,通过作品能感受对象内在的精神面貌和作者的情感寄托,从而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得到某种启迪,或获取一种新鲜感受。本篇中的萤作为一种意象,已然与乱世中的高士形象融为一体,不仅抒发了作者的向往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士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典型心态。

本篇初步表现出辞赋与骈文合流的趋势,说它是谐韵的骈文,并不为过。赋中句式基本上两两相对,铢两悉称,又多用四、六句。与建安作者相比,骈偶化趋势更为明显了。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6: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