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菩萨蛮 韦庄 |
释义 |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鉴赏 这是韦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把故国之思、兴亡之感,有机地熔铸在这首词里面。情致是那样的缠绵往复,笔力是那样的婉转畅达,绮罗香泽之中,别具疏淡之致,给人以很好的美感享受。词一开头,就用了两个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的偶句,把词人思想上的矛盾、内心里的苦闷,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洛阳的春光,是那样的令人陶醉;而洛阳的才子,却要老于他乡。江山信美,而又是自己的故土,应该在那里流连光景,优游岁月,这才是人之常情。而词人却要浪迹江湖,飘泊异地,甚至要赌咒发誓,白头不归,这其间必有不可告人的隐痛在。这隐痛便是时移世易,家破国亡。语淡而悲,情深而婉,具有极大的感人力量。“柳暗”句直承“春光好”而来。“魏王堤”即魏王池,乃东都游赏的胜地。《清一统志》说:“洛水溢为池,为唐都城之胜。贞观中,以赐魏王泰,故名。”白居易《魏王堤》的“柳条无力魏王堤”,正是此句所本。这当然是想象,是回忆,是对“洛阳城里春光好”的具体描绘,也是词人暗示对于故国往事的向往和留恋。他的“魏王堤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中渡晚眺》),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紧接着以“此时心转迷”进一步表现自己的内心矛盾和苦闷。迷者,是春光缭乱,使人眼迷:到底是洛阳的春光好,还是江南的春光好?也是春意浓郁,使人心迷:到底是洛阳的“绿窗人似花”使我“早还家”呢?还是江南的“垆边人似月”使我“誓不归”?这样的眼迷、心迷,必然引起词人的心烦意乱,所以“迷”字下得极妙,“转”字亦极为得力。 下片仍是继续描绘洛阳的“春光好”,并以春光的明媚衬托内心的孤寂。在一首词中,只说一件事、一层意思,正是韦庄词的艺术特色。“桃花”二句,仍是词人的想象和回忆。言一到春天,洛阳到处是嫣红的桃花,到处是碧绿的春水,水上点缀着并头游泳的鸳鸯,真是一派生机,春意盎然,一下把读者带到烟笼柳堤、水浴鸳鸯的胜境中去,让柔媚的春光抚摸着、陶醉着自己。接着从极其欢乐的景象中,忽然转入极其愁苦的离愁别恨中去。他要把凝结在心头的苦恨,面对淡淡的残晖,一一倾诉出来;要把别后的相忆之诚,相思之深,对着远方的伊人,一一倾吐出来。顾夐说“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诉衷情》),李之仪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然而,君心既不可换,君心又不似我心,所以我虽“思君忆君,魂牵梦萦”,而君终不得知,终不得信。两句一结,无限低徊。原来赌了半天咒,表示要“白头誓不归”,骨子里却还是要归;说了半天乐,表示要“珍重主人意”,骨子里却还是要忆。这样的痴情,自与寻常艳语不同。丰神之妙,意境之妙,全在语淡而意浓,语近而意远。真不愧为花间派的冠冕人物!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