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菁菁者莪 诗经
释义

雅·小雅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1〕

莪蒿茂盛长得多,

在彼中阿。〔2〕

生长在那大山阿。

既见君子,〔3〕

既已看见诸君子,

乐且有仪。〔4〕

又有威仪又快乐。


菁菁者莪,

莪蒿长得很茂盛,

在彼中沚。〔5〕

在那河中小洲生。

既见君子,

既已看见诸君子,

我心则喜。

我的心里真高兴。


菁菁者莪,

蒿莪茂盛长成丛,

在彼中陵。〔6〕

生长在那丘陵中。

既见君子,

既已看见诸君子,

锡我百朋。〔7〕

好比赐我一百朋。


汎汎杨舟,〔8〕

杨木船儿水中游,

载沈载浮。〔9〕

有时沉来有时浮。

既见君子,

既已看见诸君子,

我心则休。〔10〕

我心快乐不发愁。

(袁愈嫈译)

注释

〔1〕菁菁:茂盛貌。莪(é):蒿的一种,又名萝蒿。

〔2〕中阿:即阿中。大丘陵称“阿”。

〔3〕君子:指受过教育的子弟。

〔4〕仪:仪表。

〔5〕沚:水中小洲。

〔6〕陵:大土山。

〔7〕锡:同“赐”。朋:古时以贝壳为钱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8〕杨舟:用杨木做的船。

〔9〕载:则。沈:今字作“沉”。

〔10〕休:《广雅》释为“喜”。王引之《述闻》:“休休犹欣欣。”

鉴赏

育材是治国之本。这首诗对培养人才的成功给予极大的关怀和赞扬。全诗字面上并没有直接写育材一类字,但处处又紧扣育材问题。

作者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前三章开头两句都是以景物起兴,后两句直接表白自己的喜悦心情。“菁菁者莪”为三章的起兴句。意在以萝蒿生长的茂盛来衬托人才的繁盛状况。前三章的第二句:“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都是滋润萝蒿成长之地。作者写丘陵、小洲、土山这些适宜草木生长之地,目的主要是为后两句作铺垫,也是一种比兴手法。第四章换为“汎汎杨舟,载沈载浮”,从写陆地转入写水上。这两句写水中之舟,时沉时浮,令人忧愁担心,实际是写作者原来的担心。他看到人才聚集,人人都彬彬有礼,心中不胜欣喜,消除了原先的担忧,所以说“我心则休”。

全诗从第一人称视角来观照育材事物。由于“我”的心中希望人才成长,所取景物自然是以繁茂景象最为贴切。“我”亲眼见到“君子”时,不禁欣喜快乐,把“君子”视为楷模,甚至胜过赏“我”千百文。“锡我百朋”一句,点明“我”对人才的珍惜和敬重。“乐”“喜”“休”,表明育材的成功。这是采用由己及彼的写法,正好与重点谈自己的感受相适应。这种写法,更有利于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可以自如地、直接地发表自己的观感,也可以作出自己的评价。“我”的所有感受和看法,都是在“既见君子”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全诗四章把“我”之所以“乐”“喜”“休”,都置于“既见君子”之后。“锡我百朋”的价值判断也是如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方法。

“君子”是此诗的赞美对象,至于“君子”具体好在哪些地方,诗中并没有写,而是通过“我”的心理反应烘托出来的。不难看出,诗中侧重写“我心”。全诗通过每章第四句的变化来表现欣喜心情的微妙变化。写忧,又用时沉时浮的船来作比,显得更形象生动。“我”对“君子”既表现了赞美、羡慕之情,又表现了一种深深的敬意。可见,写“我心”是这首诗在艺术上成功之处。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