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苦寒行 曹操
释义

苦寒行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鉴赏

曹操为了统一北中国,先后打败了陶谦、吕布、袁术、袁绍、刘表、韩遂等豪强集团。公元206年春,他又率领大军征伐盘踞于山西一带的袁绍余党高干。这首诗,就是写此次行军时的路上景况和曹操思念家乡的心情。

全诗用铺垫手法,写得一层深似一层。起首写道路艰难,山谷凄凉;接着写野兽出没,风雪交加。五十个字便写尽一幅风雪军旅图。看似平平叙述,而实不同凡响。绘景抒情,全无雕琢,只不过随意所到,使客观景物略染上几分诗人的主观色彩罢了。因此树木萧瑟,北风悲鸣,熊罴蹲视,虎豹号啼……大自然的一切,全被赋予了审美主体的性格。溪谷附近原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如今竟很少见人,其荒凉程度已可想而知。在如此凄冷的氛围里,无怪乎诗人要“延颈长叹息”、心情为之忧愁不安了。在这种时刻,他萌生了回师东归的想法,那是很自然的。

后半进一步写水深桥断,日暮途迷,加上人饥马饿,无处栖宿。这样层层加码,便把行军的困难渲染得无以复加;唯其如此,才更显出诗人不畏艰险、敢于开拓的英雄性格。他统率的大军不仅没有退却,相反的还“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挑担打柴,敲冰煮粥),不断地克服困难前进。这是何等的毅力!诗里所描绘的凄苦景况,正好反衬出诗人的豪迈襟怀。读者透过诗中一些悲苦字面,更能清楚地触摸到诗人一颗刚劲、火热的心。我们不妨思越千载之上,神游于彼时、彼地、彼境之中,便能仿佛听到一片伐木丁丁和凿冰冲冲的声音正冲破严寒,迎接春天的降临。

末尾两句,引周公东征平叛的故事以明心志。且不论读者对曹操是褒是贬,也无须问曹操的出身是士族还是庶族,谁也不能不承认他在历史上的卓越作用。他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伟大事业,平定了比周公姬旦当年面临的更强大得多的反叛力量。当然,曹操的理想和哀叹,都深深地烙上了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印痕,其中显然包含着他个人立功创业的狭隘打算。但这首诗给我们的审美感受远远超过了这些,它毕竟向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历史的形象画幅和一位杰出人物的心灵录像。

方东树《昭昧詹言》说此诗“取境阔远。写景叙情,苍凉悲壮。用笔沉郁顿挫”,又说它“沉郁直朴……寻其意绪,无不明白;玩其笔势文法,凝重屈蟠。诵之令人意满”。我以为,方东树这一审美判断是正确的。他指出了此诗意境广阔深远,内容质实厚朴,诗人的主体性格鲜明,思路清晰,笔势婉转。这些都很值得现代的诗人们认真借鉴。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