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代东武吟 鲍照
释义

代东武吟

鲍照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占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

昔如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鉴赏

《东武吟》是乐府旧题,“代”是摹拟的意思。这是一首摹拟乐府旧题的诗。正如方东树所说“此劳卒怨恩薄之诗”(《昭昧詹言》卷六),这首诗写一个出身贫寒的军人,少壮辞家,征战沙场,军功卓著,穷老返乡,被弃不用的怨恨。

诗以歌唱的口气开始:“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这一开场白袭用了古诗“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徐陵《玉台新咏》卷一)。将“四座”改为“主人”,“愿听”改为“贱子”,使人想见在一片嘈杂声中,一个自称“贱子”的老年军人哀求他的主人听完他的一曲悲歌。仿佛帷幕已经拉开,演员已经登台一样,人们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在他一人身上,静听他的一曲悲歌。这种让诗中主人公上场演唱,自诉悲凉身世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生动活泼的效果,使读者获得了真实亲切的感受。

悲歌开始了。“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老军人自诉出身寒乡,地位低下,不过还是蒙受了汉朝的恩惠。至此,读者也许要为主人公的幸运而喜悦,庆幸他出身贫寒竟交上了好运。可是“汉恩”的具体内容却是:“始随张校尉,占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开始被招募入军随着校尉张骞出击匈奴,直至黄河的尽头;接着又跟着轻车将军李蔡追赶匈奴到塞外。说近路竟然有万里之遥,即使宁岁也要奉命奔驰七次。体力耗尽在鞍甲之上,心中历尽了人世的凉热。这分明是活受罪,哪是什么恩惠呢。据《汉书·张骞传》《卫青传》记载,张骞出击匈奴在元朔六年,李蔡击匈奴出朔方在元朔五年(前124),这里却出现了时间上的颠倒,说成“始随张校尉”“后逐李轻车”,与其说是记忆上的失误,不如说写诗并非写史,诗人要告诉读者的不重在史实,而是主人公在抗击匈奴中马不停蹄、年复一年的奔驰之劳,时而河源,时而塞外。“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是诗人别出心裁的妙句。“万里”本是遥远的代用语,在这里反而被视为近途,那真正的远道竟有多远,简直难以想象。“宁岁犹七奔”用了《左传·成公七年》楚国的子重、子反“一岁七奔命”以御吴军的典故,诗人将“一岁”换成“宁岁”,使人想到宁岁尚且七次奉命奔驰,那乱世就不知一年要奔命多少次了。“肌力尽鞍甲”一句写肉体上的劳苦,“心思历凉温”一句写精神上的辛酸。“历凉温”并非是历尽寒暑之意,而是历尽世态炎凉。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虽是凉温并举,说的重点不在“温”而在“凉”,一个“凉”字带出了下半篇要写的穷老还家之苦。

远征塞外虽然劳苦,毕竟还是追随张骞、李蔡等赫赫名将,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扬名塞外。遗憾的是:“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将军去世,这位老军人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可是时移事异,谁还记得起他们独有的功绩?当日用得着你,便招募你去沙场拼命;可是今日情况发生了变化,谁还记得起你昔日的功勋?谁还关心你的死活?“孤绩谁复论”这一反诘句,寄寓了多少深沉的愤慨!

下半篇转到穷老还家的描写:“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这从“辞家”到“入门”的变化,“少壮”与“穷老”的对比,岂止是地域的变换,时光的流逝,容颜的更改,不也正蕴含着“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的苦难历程,暗示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凄惨景象吗?主人公回到家中,我们见不到他与家人团聚的欢乐,见到的只是他“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的劳动生活。“昔如上鹰,今似槛中猿”这一形象的比喻,恰切地表现了这位军人昔日征战沙场,英勇善战,如臂上之鹰;今日穷老还乡,失势潦倒,似槛中之猿。今昔对比,怎能不使他结恨千载,负怨百年呢?诗人愈是说“恨”是“徒结”,“怨”是“空负”,就愈说明他的怨恨之深。怨也无用,恨只枉然,有权者想怎么摆弄你就怎么摆弄你,即使弃之如敝屣,又当奈他何!这种以无可奈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怨恨,比起一般的怨恨来就更为深重。

篇末四句“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用了晋文公和田子方的典故,是画龙点睛之笔。《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晋文公流亡回国,到了黄河,下令将进食用的笾豆和睡席抛弃掉,让随行人员中手脚起了硬茧、面目黧黑的人走在后面。他的舅父子犯知道后哭着对晋文公说:“笾豆所以进食也,而君损(弃)之;席蓐所以卧也,而君弃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也,而君后之。今臣与(参与)其后,中(心中)不胜其哀,故哭之。”晋文公听后便改正了错误。《韩诗外传》卷八记载:“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心有所感),以问于御者曰:‘此何马也?’御曰:‘故公家畜也,罢(疲)而不为用,故出放之也。’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诗人以弃席思念君幄、疲马留恋君车比喻被弃者怀念旧主,实际上却是指责当权者遗弃有功之臣,“少尽其力,老弃其身”,非仁者所当为,是有愧于田子魂的。言若已尽,而意正未发,真可称得上委婉含蓄,怨而不怒了。

总之,这首诗由主人公自叙身世,突出今昔对比,抒发了他的满怀怨恨,让读者从他往日的征战之劳和今天还家之苦中体会到当权者的刻薄寡恩。诗人巧用历史典故,以引起读者的联想,让读者自用这些典故去补充诗人未说明的含义,词约义丰,耐人寻味。诗的风格也遒劲刚健,沉郁悲凉,是鲍照诗中的佳作。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