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离亭燕 孙浩然
释义

离亭燕

孙浩然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鉴赏

这首词的主名,长期以来,人们都沿袭宋范公偁《过庭录》的说法,以为张昪(《词综》《词林纪事》又因形近误作“张昇”,近几十年不少选本更沿此误)所作。事实上它的作者应是孙浩然。楼钥《攻媿集》卷七十《跋王晋卿江山秋晚图》,又卷七十七《跋王都尉湘江小景》两文及黄昇《花庵词选》皆以为孙作,极是。近年来,已有些词学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问题。

金陵,曾是六朝故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人物在这里活动过,发生过一幕又一幕的重大事件。江水悠悠,光阴流逝,随着时代的变迁,“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形胜虽仍如往昔,但“帝王州”的昌盛气象早已不复存在。这首通过写景抒发思古幽情的词作,避免熟烂,另辟蹊径,不写它险要的江山形胜,“画图难足”的壮丽景象,纯写空寂旷远的苍凉秋色,表达昔盛今衰的兴亡之感。

词开头两句总起,概写金陵,江山如画,秋天的景物萧疏清爽。“风物潇洒”是全词写景的总冒,限制着下文不写雄伟壮阔的大观,而只涂抹空阔无边、渺茫迷离的景物。三、四两句描写碧天江水。“水浸碧天”,横无际涯的江水,由近而远,铺展开去,尽头处浸渍了苍穹。不取习用的“接”“连”等字,而用“浸”字,更形象地写出了水波浩渺,伸展到远方,与天相连接的动态。天水之间,秋雨之后的晴光和江面上粼粼波光所发出的清冷色调互相映照,浑然一气。“射”字的感情色彩很强烈,是作者对秋天寂寥的天光水色的特殊感受。“蓼岸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转而写江岸和洲渚上的秋色。江岸边长满蓼草,洲渚上一望无际的芦苇,白花萧飒,掩映着远远近近的村落,竹篱茅舍隐约可见,使人极感寂寞苍凉。

下片继续写景,但渐次转到抒写感慨上来。“天际”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句式,前句写江上,后句写陆上。江中的行舟高挂着风帆,劈波驾浪,穿梭往来;一面面酒旗交相辉映,迎风招展。这情景古今如斯,而人间世事却沧桑多变。看着看着,不由得想起曾在这里演出过的历史旧事:“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那一件件、一桩桩的往事,都成了渔父樵夫闲谈的资料。这使人徒生悲伤,哀痛无穷。这两句以诗人的唱叹感慨为主,但“渔樵”应是实际所见的情景。融喟叹于景物之中,将感情织进具体的物象里,又夹带着想象和夸张,婉曲深致,隽永有味。末两句,诗人对六朝兴废,充满着悼惜悲怆的感情。他站在高楼上,凭倚着栏杆,眺望这一派江山秋晚图,心情沉重如磐,久久地凝情颙想,直到寒日垂垂落山西下,收敛了它昏黄清寒的余晖。“层楼怅望”是全词写景的凭藉,表现了作者极目潇洒秋色的感情色彩,也自然地流露了他对六朝兴亡的伤感意绪,自然景色的苍茫冷寂和人的感情的低沉悲伤,得到了浑然无间的融合。《历代词人考略》说词的歇拍的意境“极苍凉萧远之致”,是正确的。

这首词写江山如画的秋色是很成功的,当时就被王晋卿(诜)取以入画,作《江山秋晚图》。作者在众多的金陵怀古之作以外,别出机杼,不写石城、钟山,也不写乌衣巷、秦淮河这些名区今昔的不同景致,通过雄伟与颓败、繁华与荒凉的对照映衬来显示历史的盛衰兴亡,表达凭吊之情,而是抓住金陵“风物向秋潇洒”的特点,着力于描写刻画,涂抹渲染辽阔而寂寥萧疏的景色,烘托出繁华消逝、人世沧桑的无情现实,寄寓诗人的深沉感慨,体现了怀古诗词多触景生情,抒发今昔盛衰之感的特色。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