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驺虞 诗经 | |||||||||||||
释义 | 风·召南 驺虞
注释 〔1〕茁:草初生出地貌。 〔2〕豝(bā):与下文 〔3〕驺虞:兽官名,服役于猎场。 鉴赏 本篇是诗经歧解最多的诗篇之一,原因在于本文的过于简古,而古今文两派对“驺虞”的解释不同。 《毛传》发挥诗序,释驺虞为“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但这“义兽”与上文“壹发五豝( 对诗中驺虞与猪(豝、 茁壮茂盛芦苇芽, 以母猪产仔释第二句显然不妥(“豝”已是二岁小猪),而“于嗟乎”的感叹也很难与“可怕”搭成联系(参《麟之趾》“于嗟麟兮”)。于是有人进一步把驺虞等同猪倌,译为: 那芦苇已发出了壮芽, 有点像近代表现阶级压迫的民歌。但以放猪释“壹发五豝”也不妥,何况一人放几头猪也并不可怜。尤其是兽官(成人)不等于猪倌。以上两种理解都很难为人接受。 也有人将驺虞引申为猎手,认为是赞美猎人的歌,译为: 密密一片芦苇丛, 以发箭射野猪释第二句,堪称确解。但将驺虞视同一般猎人,毕竟缺乏依据。所以,我们这里采用了第四种今译(原载《学术研究》1987年3期)。它把第二句译作“一箭轰出五野猪”,也是有根据的。《毛传》说:“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发。”《贾子新书》引《齐说》:“虞人翼五豝以待一发,所以复中也。”这是说虞人遵照职责,将猎物驱赶出来,以供奴隶主贵族射猎。据戴震说,这是写“春蒐之礼”,“春蒐以除田豕,为其害稼也”,和统治者躬耕亲蚕一样,有一种鼓舞奴隶劳动热情的作用。 这是诗经中最简短的篇章,要说它的风韵,也只能是三分诗,七分唱。诗本身只是赞美虞人的能干称职,《齐说》却谓“乐官备也”“乐得贤者众多”(《仪礼·乡射义》及郑注),这是它用作乐章之义,是对原诗意蕴的进一步发挥。 通过这首短诗的分析,或许可以部分地明了“治诗益棼”的原因;又不难理解古谣谚为什么要说:“能理乱丝,方可读诗”了。 |
|||||||||||||
随便看 |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