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中词 王令 |
释义 | 山中词 山中兮何游,登彼山兮乐夫高。弃吾马以取步,降吾车兮足两屦〔1〕。石当道兮行旁,木碍上兮下俯。曾蹈险之非艰,聊凭高兮下顾。何所视之乃牛,而独见之如鼠!彼侏侏者出其下兮〔2〕,曾其身之非伛〔3〕。“吁嗟徂兮”,〔4〕,离娄之死则已古〔5〕,不较其为短长兮,何独计其高下。 山高兮崔嵬〔6〕,山中之路兮,百折而千回,行趋前而就挽,笑顾后使推之。彼游者谁兮。何以子之车来? 注释 〔1〕屦(jù):鞋子。 〔2〕侏(zhū)侏者:侏儒。 〔3〕伛(yǔ):曲背,驼背。 〔4〕“吁嗟徂(cù)兮”:《史记·伯夷列传》:“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吁嗟,感叹词。徂,通“殂”,死,往。 〔5〕离娄:《慎子》、《庄子》作“离朱”,相传为黄帝时人,视力特别好,能于百步之外看见秋毫之末。 〔6〕崔嵬(wéi):高耸之貌。 鉴赏 王令(1032—1059),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北宋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叔祖父王乙抚养长大;17岁离开王乙,自谋衣食。他不仅有卓越的才华,高尚的品格,而且有远大的抱负。王安石认为王令是“浩乎沛然,非安石之所能及”(《与王逢原书》),和“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王逢原墓志铭》的奇才。但是,在当时的年代里,王令除在高邮军当过几个月的学官外,一生只能靠讲学授徒糊口,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年仅28岁,就因病死去。著有《王令集》。其中有赋四篇和未题为赋的骚体数篇。 王令的诗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以风格雄劲豪放、想象丰富著称。他的赋作或托物言志,如《藏芝赋》、《竹赋》等,或直抒胸臆,如《言归赋》、《我思古人答焦千之伯强》等,均有雄劲的气势。 《山中词》二章,写于嘉祐元年(1056)秋。这一年,25岁的王令,原在天长县聚徒讲学,秋天迁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而润州当时的学者不甚高明,他深感遗憾。于是借登山所见,侧面表达作者“蛟龙不是池中物,燕雀焉知陇上嗟”(《秋日感愤二首》)的“素心”,并嘲讽当时庸俗的世态。第二章写作者居高临下,俯视山麓的一些游山者,把他们同前一章的登山者做一对比。严肃的登山者“乐夫高”,依靠自己的力量,奋力攀登,履险如夷,因而登上了顶峰,享受着“凭高下顾”的乐趣,是强者;嘻嘻哈哈的游山者,面对崔嵬的高山和山间百折千回的羊肠小道,每走一步都要仰仗他人“前挽”和“后推”的力量,多么可怜!他们怎能登上顶峰呢?结句“彼游者谁兮,何以子之车来?”又与前一章“弃吾马以取步,降吾车兮足两屦”,形成鲜明的对照,发人深省。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