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鹊 桥 仙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 残鸦古道,荒鸡村店[1],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
滕宾
【赏析】
据清顾嗣立《元诗选》三集滕宾小传记载,他“风流笃厚,见者心醉,往往狂嬉狎酒,韵致可人,其谈笑笔墨,为人传诵,宝爱不替”。其词存者不多,每有逍遥优游之概。他的一些故事,如一日访人不值,戏题壁间曰:“后夜月明骑鹤来。”竟被人诡称为吕洞宾诗,颇可想见其为人。他本有仙风道骨,最终弃家入天台山为道士,显然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夙愿。元代道士的词传世很多,却常写炼丹养气、得道飞升,实在枯燥乏味,而滕宾的词虽有脱弃凡俗的格调,细味之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语。从他那首《玉漏迟·七夕行台诸公见饯》词“我笑姮娥解事,但岁岁孤眠空老。归去好,江上绿波烟草”数语可知,他其实对羽化成仙之类的事并没有多少兴趣,他系心的应是人间啸傲烟霞的隐逸生活。而这首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乡村景色为主的词作,正是其人生态度的最好体现。
词这样写道:春日傍晚在一道落日的红光映照下,远处的群山只有山峰依然现出点点苍翠之色,一望无际的长江烟波浩淼,清澄的江流舒展在天幕下,宛如一条素练。江上舟船竞发,东风轻吹,吹得远处摇橹的欸乃之声袅袅地落向岸边,又唤来天际的一片云彩悠悠颺起。在荒凉幽寂的古老渡口,听夕阳下鸦阵聒噪着回巢;在冷清破敝的乡村店家,看暮野中鸡群簇拥着归窠,越来越觉得故乡楼头颙望盼归的亲人离自己更远了。但也不用过于惆怅,桃花掩映、流水潺湲的板桥东面,不是正有一处柴门虚掩的农舍么?或许可以在那儿找到啸傲烟霞的逸士也未可知呢!
词前三句中,“一抹”、“数点”、“万里”三个数量词连翩而出,极具神韵。“澄江如练”径取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名句而不落痕迹,有常用常新之妙。“东风”之“吹落”与“唤起”,既营造了听觉意象,又营造了视觉意象。“橹声”曰“遥”,可知其为隐约之音;“云”“片”曰“寒”,可明其为凄清之态,前者上应“斜阳”三句,后者下启“残鸦”三句,其在情思由开朗到低沉的过渡中所起的作用不可轻轻放过。“残鸦古渡,荒鸡村店”,令人想起宋秦观《满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名句,其名词性意象的叠合又与差不多与他同时的马致远的著名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相仿佛,对映衬人物的内心情感起了很好的提示作用。结拍三句,由唐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化出,词人从冷寂的境地中找到了蕴含生机的一方净土,也就是可以逃避尘世的喧嚣、求得内心的安宁的隐逸之处。这几句的意境,更多地在元散曲中出现,其所潜藏的深层文化意蕴,不可能不与元代士人普遍失意于政治生活、没有社会地位的状况了无干系,这与作者本人的所谓仙风道骨也并无矛盾。但人间是否真有桃花源?作者投向“小桥东”“柴门半掩”那陋舍的身影,恐怕也不能作一个令人满意的解答。
(吴 晶)
注 释
[1].荒鸡:本指半夜不按一定时间啼鸣的公鸡,被古人认为不吉祥,故“闻鸡起舞”的著名典故中,祖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以打破成见互相勉励。此处“荒”字仅就其本来意义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