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风流子(上元风雨) 金堡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风 流 子

上元风雨

东皇不解事,颠风雨、吹转海门潮。看烟火光微,心灰凤蜡;笙歌声咽,泪满鲛绡。吾无恙,一炉焚柏子,七碗覆松涛。明月寻人,已埋空谷;暗尘随马,更拆星桥。 素馨田畔路,当年梦、应有金屋藏娇。不见漆灯续焰,蔗节生苗。尽翠绕珠围,寸阴难驻;钟鸣漏尽,抔土谁浇?问取门前流水,夜夜朝朝。

金堡


【赏析】

上元即正月十五,又名元宵,是古代的传统佳节。此日夜间灯月争辉,为一年中的胜景,但如逢风雨,当然就有点煞风景。从表面上看,此词写“上元风雨”,即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在内。然而不止如此。南宋初年,李清照流落到临安,就逢到过这样一个上元节,女词人对此煞风景的佳节,又加上国破家亡的个人遭遇,感慨万千,乃作《永遇乐》一词,抒写自己的落寞心情。一百多年之后,词人刘辰翁在南宋政权即将灭亡之际,读李清照词有感,也写了《永遇乐》词以咏上元节,其小序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作者此词与李、刘之作有无关系呢?他没有说,但我们总觉得是有关系的。同样是面临着国破家亡的不幸遭遇,同样是面临着全无欢乐情怀的传统佳节,其写法也同样是以对往昔欢乐情景的回忆来衬托眼前的悲苦,不过作者遇到的是一个更加野蛮残酷的异族统治的新朝,所以表现得更加隐晦而已。词序中没有挑明与李、刘二词的关系,也许即是有所忌讳。

上片一开始就责备司春之神东皇不理解人们的心事,竟在上元佳节降下颠风狂雨,好像把海潮吹转洒向人间。下面写的上元节所见之景都带有悲苦的情调,“光微”、“声咽”,这是何等暗淡凄清之景;“心灰”、“泪满”,这是何等愁苦悲凉之情。此景此情,何尝有丝毫佳节的气氛?至于词人自己,更是一副落寞情怀,一炉寒香,几碗苦茶而已。故人已逝,故国已亡,自己与他们之间已经没有鹊桥可通,一切都成为旧梦了。

下片回忆当年的往事。词人入清以后才出家为僧,他本有过正常的人间生活。娇妻美妾,珠环翠绕。素馨怒放,争相辉映。然而这一切如今都已消失了。家破人亡,子嗣全无,不但晚景凄凉,而且将来自己的荒坟由谁来酹酒浇奠呢?可以说封建时代中人生最悲惨的遭遇,莫过于此了。词人满腹悲愤,要想问门前流水,却见它只管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逝者如斯夫,河水的流逝正如时光的消逝,它无穷无尽,永不复返。那么,词人的悲苦不也就永无止境了吗?写到这里,词人当然无话可说,也无需再说,于是全词结束。

此词的写作特点是相当的隐晦深密,蕴藉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全词都是写的对自然现象和个人生活经历的感慨,而其深层意蕴却与家国之思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家国之思是此词的真正主题。显然,这是在异族的严密统治下的特殊文学现象,这与南宋灭亡后词坛上的倾向十分相似。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的作品在清初遭到禁毁,以致流传很少,但是其吉光片羽所蕴藏的精神必将永存于天地之间,永不磨灭。

(莫砺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8: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