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浪 淘 沙
雨过碧云秋,占断滩头。沧浪翻处湿纤柔。谁展翠茵平似剪?宿鹭眠鸥。 沙尾远凝眸,雨惨烟愁。萋萋不共水东流。几度渔人来傍宿,绿映孤舟。
张肯
【赏析】
莎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长在湿地或沼泽中。其叶线形,多三列簇生于茎的下部和基部。唐李白《菩萨蛮》词有“寒山一带伤心碧”句,此词咏写莎草遍布的滩头,则专从水木云雨的“伤心碧”入手,烘托渲染,宛然如画,又不乏似淡而浓的情韵。
首句“碧云秋”三字颇耐寻味:表面上看,是指秋空的碧云万里,清澈明静;但从全词所出的意境来看,它又不是实指,而是以秋季云天的一碧万顷来形容雨过莎草滩时的一片青绿。因为如果是在秋天,莎草便难以如此绿色如茵,充满生机。所以下句更用“占断”来展示莎草的蔓延扩展,寓动于静,布满了整片水边滩头。由于是生长在水边,又因为是雨后,被碧浪打湿了的莎草更显得格外纤细柔软。这又是在大片的涂抹的同时,用了细笔轻轻勾勒,使莎草滩的整体形象在前三句中,就得到了形象的再现。而“沧浪”二字又可引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楚辞·渔父》)的联想。“谁展”两句接着展开想象:那平坦整齐的莎草像一片翠绿的地毯,是被谁修剪和展开,来为鸥鹭提供舒适理想的眠宿场所的呢?这种新奇的想象和设问,不禁使人联想起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名句,给整首咏物词平添了几分生动的情趣。
下片仍紧扣所咏的莎草滩。先写沙尾远眺,只见草色青青又被笼罩在一片凄迷的烟雨之中,但碧绿凝重,仿佛挽住了无限忧愁,不让它随着江水东流而去。在前人的词句中,早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的咏叹,这就使能载愁去的江水和“不共水东流”的萋萋芳草在意态上形成了一去一住的鲜明对比,从而更突出了莎草滩凝愁聚恨的特点。况且“萋萋”两字已积淀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丰富历史内涵,而这莎草滩又分明与“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朝梁江淹《别赋》)关系密切。故词表面写景咏物,而已含情无限。除“远凝眸”令人作南浦之想外,结拍的“渔人”也前应鸥鹭和沧浪,让人陡起隐逸之思,那“莎滩”实在是个惹人情思的地方。一幅为青绿色浸透了的莎滩图,不仅景色清幽淡远,而且情思凝聚,韵味悠长,由此不难见出词人的情怀和技巧。
(曹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