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南 浦
羌笛落花天,办香鞯、两两愁人归去。连夜梦魂飞,飞不到、天堑东头烟树。空邮古戍,一灯败壁然诗句。不信黄尘消不尽,摘粉搓脂情绪。 登车切莫回头,怕回头还见,高城尺五。城里正端阳,香车过、多少青红儿女。吟情太苦,归来未算年华误。一剑还君君莫问,换了江关词赋。
龚自珍
【赏析】
这首词作于驿馆,当是自京返回江南途中所作。起句从离京上路切入。“羌笛”往往作为北方雄浑豪迈的意象出现在诗词中,如王昌龄《从军行》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奈金闺万里情。”李白《青溪夜半闻笛诗》云:“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这里暗指北国。“落花天”隐指时序。词人适于秋季自北国南行。“办香鞯”二句写治装上路及亲朋相送,别情依依。“连夜”三句写征人之心情。他急于返回故里,归心似箭,嫌马慢车迟。其人虽在路上,其梦魂已萦绕江南。这里的“天堑东头烟树”,指远在天际的江东,并以茂盛浓郁的树木作为乡关的代表性特征,更显出行迟与心急间的差异。“梦魂飞”语意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该诗有“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之句,当为诗人所本。“空邮”二句言驿站之事,应“伯恬填词”数语。“伯恬”为周仪暐字,与词人同在驿馆,其题壁之词已不可考。“不信”二句写征途之苦恼,也隐括伯恬词意而有所评说。“摘粉搓脂情绪”指儿女之柔情,宋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搓酥左与言”之评(见王明清《玉照新志》),龚词本此,然“摘粉”之造语又自运机杼。这里言登车上路时,不免有“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之别情。征途劳顿所造成的种种不快,暂时掩盖了离愁别绪的摧折。“不信黄尘消不尽”句与词题言伯恬填词“凄魂曼绝”一语相呼应,且言自己此刻的心情。
下片写来日上路。此篇作于端阳前一日晚,凡端阳之事皆预言之。“登车”三句以劝勉的口吻言次日上路时,不要留连,应尽快登车离去。如果回头,看到近在咫尺的高城就会想到端阳,想到城中的嬉戏、交游,更视旅程为畏途,不愿在此时离去。“城里”三句揭示出“切莫回头”的原因。明日正是端阳佳节,是人们欢聚、饮酒、赋诗的佳期。“香车过、多少青红儿女”,描绘城中人们在节日里的欢快。自己恰在此时上路,未免过于凄凉。“吟情”二句既写付诸辞章的诗情过于苦涩,同时也自责因沉湎于诗词影响了壮志宏图的实现。作者曾几次戒诗,欲在国计民生的大事方面,在经世致用的学问方面多所建树,然而,仕途失意,又使他不得不运用诗词以抒怀言志。“年华误”即这样心情的自然流露。结拍更是对壮志未酬的艺术表述。这里的“君”泛指知心朋友。林则徐赴广东禁烟时,词人曾寄诗云:“我有平戎三百策”,表现出无比的亢奋;词人幼年受外公段玉裁影响,倾心于古文经学,长而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治春秋公羊学,关心社会现实,以挽回清朝衰势的使命自任。古人素重宝剑赠英雄之举。在“一剑还君”的语意中,表现出词人与梗概多气之士的精神往还。这里反用赠剑之意,言自己枉受挚友的推许,空怀壮志,只在旅次间作些诗词而已。这当是他在戒诗前后的心态,是他空怀报国热情的怨悒怅恨的表现。末句“江关词赋”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句意,感慨甚深。
(许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