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千秋岁(春恨) 杨基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千 秋 岁

春 恨

柳花飞尽,鱼鸟无音信。杯减量,愁添鬓。梅酸心未老,藕断丝犹嫩。欢笑地,转头都做江淹恨。 香冷灰销印,灯暗煤生晕。空自解,谁偢问?夜长春梦短,人远天涯近。庭院晚,一帘风雨寒成阵。

杨基


【赏析】

词题曰“春恨”,落笔便抓住季节特征,点出所恨之因。“柳花飞尽”显然时已暮春,杨柳树已飞絮飘尽,这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眼看就要过去,本让人愁绪纷乱;现在更加上人事中的“鱼鸟无音信”,与相思者断了鱼雁传书的联系,怎能不让人满怀惆怅,恨从中来?其结果是手中的酒杯因憔悴而日减饮量,头上的鬓发因愁苦而渐添素丝。词作一开始,即从时、事和感受几个方面,托出了深深的春恨。以下“梅酸”、“藕断”仍从时节景物入手,写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其中“藕”谐音偶,“丝”谐音思,巧妙地揭示出原来这是一对恋人的离别思念,所用的是历代民歌中常用的抒情手法。由此反观“梅酸”句,又可体味出饱含其中的滋味原不仅就初成的梅子而言,“心未老”也不单指梅子尚未熟透,而是说人虽别,思未断,心不死。其巧喻恋情的缠绵、思念的不断,可谓深曲动人。接着“欢笑地”三字是对往日相处的甜蜜回忆,词中人与他(或她)的所爱曾在这里两情相悦,说笑欢乐,可一“转头”的功夫,这一切如今都化成了梁江淹在《别赋》中所描写的怅恨。这两句言简意赅,由欢笑到怨恨的起落转换十分快捷,而用语明爽,带有散曲的风格。

下片继续渲染“春恨”,但方式由一段时期具体到某个特定的夜晚,而场景也被限定在室内。因此前两句写“香冷”、“灯暗”,极力铺陈环境的幽暗、冷清,所及尽管只是日常生活中的香和灯,但“灰销印”和“煤生晕”已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孤寂和情绪的低落。古代诗词作品中的以物见情,正可由此窥入。所以以下自然由物而人,“空自解”已见可怜和无奈,“谁偢问”更见凄清和不堪。“偢(zhòu)”,僝僽,此解为责怨,“僽问”,犹责问。独自排解苦闷而又无人对此难堪之境遇表示责问,其中的况味可想而知。“夜长”两句在此基础上更推进一步,说漫漫长夜人无法安眠,稍一入梦,很快又被惊醒;而在这短暂的片刻梦中,天涯仿佛离得很近,所要见的人却相距遥远。这种感受真是令人愁肠百结,神思恍惚。结拍“庭院”两句,就当时环境气候收笔,那“一帘风雨”是眼中所见的自然景观,而“寒成阵”则是由此而来的个人心理感应,它为全词的抒写春恨,补上了一个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意境和情态,其间所蕴含的悲苦和酸楚可谓透人心肺。

(曹明纲)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6: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