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三姝媚(晓发古城) 沈起凤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三 姝 媚

晓发古城,忽忽有倦游之感

征衣寒未减,正霜飘荒原,潮平古岸。游倦相如,奈匆匆恨别,离亭送远。斜月初沉,秋正在、晓天新雁。倚遍河桥,茸帽鞭丝,客怀都懒。 多少丛台废苑,料几处残砧,也停秋怨。我梦江南,怅谢桥柳色,江花同晚。如此溪山,空唤起、西风愁眠。系马归心,散入寒鸦千点。

沈起凤


【赏析】

吐羁旅之苦,抒倦游之愁,秋日之怀乃成历代文人墨客最为擅场的绝唱。诗穷而后工,词亦如是。沈起凤以举人官安徽祁门县教谕,官职卑微,游宦四方,功名不遂。这首词抒发的便是倦于宦游之感。

词题云:“晓发古城,忽忽有倦游之感。”词的上片就是围绕题意展开的。“征衣”,行旅之人所穿的衣服。“游倦相如”,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人对卓王孙说“长卿(司马相如)故倦游”,晋郭璞注曰“厌游宦也”。其时相如事汉景帝,以貲为郎,非其所好,辞官而从梁孝王游,不久孝王死,相如罢归,贫而无以为业。后世文人用“倦游”一词,除“厌游宦”外,还有仕宦不遂之意。“茸帽”,冬天戴的厚皮帽。“客怀”,羁旅异乡的情怀。上片大意是说,在萧瑟的秋季,无可奈何地离别古城奔走远方,为稻粱之谋而漂泊不定,真令自己厌倦。下片抒发故乡之思。沈起凤词中多有故乡之思,如《鬲梅溪令》:“不如归去梦帘栊。小楼东,留得阑干,一半月明中。夜凉花影重。”这首《三姝媚》写同样内容,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多少丛台废苑,料几处残砧,也停秋怨”,“丛台废苑”,是古都的最显著特征;“砧”,捣衣石,李煜《捣练子令》“断续寒砧断续风”,此处谓“残砧”,是指夜深之时,砧声亦已冷落。秋夜砧声渐停,本是生活中的常事,此处却说停砧是不忍再怨秋,免得添人悲愁,文心甚细。此三句点明上片“匆匆恨别”“离亭送远”之所在,经过此三句过渡,又引出下文,写故乡之思。“我梦江南”,是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着重点在描写家乡景物上。“谢桥”,江苏吴县(今苏州吴中区、相城区)一景,桥畔植柳,景色极佳。“江花”,典出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词人在这里特意点出江南的这两个具有人文色彩的景物,并与上文古城的“丛台废苑”做对比,隐含忆江南之义。梦见家乡如此美好的景色,醒来却听西风呼啸,顿惹得游子百感凄恻,再无睡意。“西风愁眠”,谓西风萧瑟使人生愁而无法入眠,语出张继《枫桥夜泊》诗“江枫渔火对愁眠”。结拍“系马归心,散入寒鸦千点”,谓晓发古城,本当赶路速行,因陡生倦游之感,乃“系马”暂停,而此时思归之心,已如林间寒鸦纷飞不止。而鸦有巢可归,人竟有家难归,念之更令人愁苦。末句显然化用秦观《满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而秦观这几句又是脱胎于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后人对此大加赞赏,认为有“点化之神”(贺贻孙《诗筏》)。在这里,词人由秦词翻出一层新意,用一个“散”字既将无形之“归心”与有形之“寒鸦”联系起来,赋情入景,又借“散”字的本义引人产生抒情主人公已神乱魂散的感觉,同样是词中妙境。

古人填词注重音律谐婉,章法精严,字句烹炼,本篇这几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郭 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8: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