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释义      

俟我于著乎而,新郎等我门屏间,

充耳以素乎而,冠边充耳白丝线,

尚之以琼华乎而! 晶莹红玉光彩添!

俟我于庭乎而,新郎等我在院庭,

充耳以青乎而,冠边充耳丝线青,

尚之以琼莹乎而! 红玉晶莹色泽明!

俟我于堂乎而,新郎等我在厅堂,

充耳以黄乎而,冠边充耳丝线黄,

尚之以琼英乎而! 晶莹红玉美容光!

[注释] ①著:通“宁”。古代富贵者的宅院,大门内有屏风,大门和屏风之间的地方叫做“著”。②充耳:古代男子的一种装饰品,它挂在冠的两边,垂在耳旁。充耳系在冠上的丝绳上,其丝绳用白、青、黄三色的三股丝线编成,叫做“紞”。丝绳上挂着一个绵球叫做“纩”,绵球下挂着玉,叫做“瑱”。③尚:加。

[赏析] 这是一首歌唱亲迎的诗。诗的叙写视角,是一位临嫁新娘张望前来迎亲的新郎。只见新郎先是来至门屏之间,接着跨步迈进庭院,然后抬腿升阶入堂。三章歌辞的描述,由外而内极富层次。至于新娘眼中的新郎形态,则诗歌避开正面赋叙,只抓住新郎身上最具特色的装饰品充耳,加以反复咏叹。充耳的紞由白、青、黄三种颜色的丝线组成,鲜明而又丰富的色彩,它象征着新人的美好、婚庆的欢闹;充耳的瑱是尊贵者所服用的琼玉,色泽晶莹,既显示了新郎身份的高贵,又映衬出他容光熠熠的神采。而三章诗歌的重复吟唱,则将这位临嫁姑娘对殷勤相接的多情新郎的爱慕之情,极为真挚热烈地表露了出来。

本诗的语言独具特色,以六言句七言句相次而成,每句诗的末尾都用了语气虚词“乎而”二字,使全诗形成了一种余音摇曳、优游舒缓的颂唱风格,这大约与本诗常用作亲迎场合、新妇伴娘集体颂赞歌唱有关。

作者:李泉
: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 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第233-234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3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3: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