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更漏子 张先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更漏子

张先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 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

这首小令描写的是才子佳人之爱,但还是能给人以清新感。故事发生在歌筵酒席之间,颇有点戏剧味。

“锦筵红,罗幕翠”,起笔出场面。描绘锦筵铺红,罗幕垂碧,同时已为下边所出之美人暗设衬托。下句便出美人。“侍宴美人姝丽。”这一位侍宴的歌女生得很美,出现在红筵翠幕之间,在词人心目中,自是格外光彩照人。“十五六,解怜才”,点其年龄之轻,则歌女之楚楚动人,词人之恻恻动心,皆在不言之中。不过,真正打动词人之心的,还是歌女的心灵。“解怜才”三字,极有分量。她虽很年轻,却懂得什么是爱,懂得爱才华超众的词人(而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之类)。这位歌女或者是在此歌席上为词人所作歌词而动心,或者是“初未相识,但两相闻名”,而“一见慕悦”(如《绿窗新话》引《古今词话》所记张先《谢池春慢》词事),这倒无关紧要。正是因为她倾倒于词人的才华,所以才“劝人深酒杯”。人,即词人自指。劝人深酒杯,即她劝自己饮尽、斟满。宋时,歌女往往要向客人劝酒。《道山清话》所载晏殊雅重张先,“每张来,即令侍儿出侑觞,往往歌子野之词”,可证。这句描写很妙,妙在很有分寸,入情入理。试想,酒席上,众目睽睽,这位歌女要向词人初次表示自己的爱慕,必然是也只能是通过劝酒之际来暗表衷情。她把爱,都倾注在殷勤的斟酒、劝酒上。这一动作描写,十分贴切歌女的身份,不仅刻画出她的爱慕而已。

下片接着写歌女劝酒之际进一步的大胆表示。“黛眉长,檀口小。”檀色为浅绛,檀口即红艳的嘴唇。这两句是逼近的面部特写。当歌女手执酒壶,在词人面前俯身斟酒时,面对着面,词人便格外清楚地看见了她的美貌。画眉长,红唇小。不难想见,此时此刻,两人目光相注,目成心许,所以机灵而大胆的歌女乘此俯身斟酒之际,当下便“耳畔向人轻道”。轻道了什么?“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此三句是歌女声口:柳阴隐秘之处,便是妾家,可别忘了,门前有红杏花!原来是邀词人去她家幽会呢。声音虽轻柔,胆子却很大。话虽很简短,叮咛得却很明白,情感很挚烈。此三句,歌女性情全出。虽极大胆,却合情合理,口吻完全符合歌女的身份。结句极美,将词境溶入一片红杏花之中,不禁令人联想起唐诗“人面桃花相映红”,韵外之致无穷。

论艺术,这首词颇具特色。词是小令,却富于叙事性。词人用紧凑的笔墨,写出场面、人物、动作、对话,描绘了这一见钟情的场面,使读者在感受其抒情美的同时,又领略了一番故事美。语言很明快,可以说是口语化了。尤其结三句纯然为歌女声口,读上来更是逼真传神。同时,词情大胆而用笔含蓄,轻倩而不失之轻薄,风格是清新明秀的。

这首词以才子佳人之爱为主题。才子佳人之爱情,我们在元明清戏曲小说中司空见惯。追溯起来,早在唐宋两代传奇、诗词中就已源源成流。此词即是一证。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才子佳人爱情,实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文化意蕴。正如陈寅恪所指出:“吾民族所承受文化之内容,为一种人文主义之教育,虽有贤者,势不能不以创造文学为旨归。”(《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特别至唐宋以进士词科取士,士子诗文之优劣遂成为其才品高低之标准。影响所及,才子遂成为女子所爱慕的理想对象。正是在这一历史文化条件下,才子佳人爱情逐渐演变而为中国古典文学一大传统主题。才子佳人爱情之特征为郎才女貌。才,即文学才具。因此,这种爱情本身,便具有崇尚人文之精神。此词中“十五六,解怜才”,一语破的,揭示出才子佳人爱情的特质。不妨拿同时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相比较,其主题为骑士与贵妇人之爱情,更具有一种崇尚冒险之精神。中西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爱情文学的旨趣也就明显相异。理解才子佳人爱情的历史文化意蕴,对于欣赏这一类古典文学作品,应当是有益的。

(邓小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