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八六子 杜牧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八六子

杜牧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扃。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蕣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这是一首描写宫怨的词,是代失宠的后宫嫔妃的立言之作。表现后宫女子不得见御而产生怨恨的抒情文学作品,有久远的历史,《诗经》《楚辞》中就有类似之作,西汉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更是一篇专写宫怨的名作。南朝徐陵选编的《玉台新咏》中有大量描写这个题材的作品。男欢女爱和离情别恨之作,一向被认为是词之正宗,而宫怨正与此相应,因此进入传统的词域和词境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五代之前,词作多属小令,杜牧这首《八六子》,可以算是长调了。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以记事为主,兼有写景抒情,专写一宫内女子日暮至入夜时分独处深宫,无人相伴的孤寂。起拍三句,明是写景。笔触由室内移向室外。以“洞房深,画屏灯照”起句,看似直写所居之室的幽深和孤灯如豆的暗昧,但细细品读,则有言外之意在。一是用“洞”与“深”呼应,写居室之深旷,更体现出人的不胜冷寞;二是在视觉上以灯为中心,造成一种渐远渐暗的空间效果,形成阴森之气氛,更体现出人心理上的寒怖之感;三是用室内的华丽陈设、与人心理上的凄清,构成反衬关系,更见人情之难堪。室内已然如此,放眼室外,正是黄昏时分,薄暮中,山色仍不失苍翠,越来越暗。“沉沉”二字,构成了光线在时间上的变化,很值得品味。三句渲染了一种深秋时分特有的氛围,既不像春天那样光彩,也不像盛夏时那样盛旺,更不似冬天那样酷寒,而是一种秋季特有的迟暮。“听夜雨”三句切入写事。“夜雨”照应上句“凝翠”言时间暗逝,已由暮至夜。本来慵懒困倦,已经入眠,但是秋雨的声音,扰醒了自己。秋雨打芭蕉,是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与男女相思之情相关。“红窗”与上边的“画屏”呼应,写居室的豪华,暗寓住在这里的不是等闲女子。“惊断红窗好梦”与下句“龙烟细飘绣衾”构成点染关系,用景语染情语。在中国文化中“龙”字往往专指帝王,而“绣衾”则是指绣有凤凰鸳鸯之类图案的缎被,这又喻指男女之事。暗示了这位女子是曾受过皇上恩宠者。果真接下来“辞恩”三句,点明自己辞恩失宠,已经年累月。“久”、“萧疏”和“闲”这些与时间流逝关联的词的重复使用,使这种长期受冷遇之感形成巨大而持久的压力,以至难以忍受!还是用点染手法,只不过这次是前一句是点,表情之语,后两句是渲染之语,很有意味,谓凤帐为“萧疏”可见其尘蔽之状,表明主人对生活的失望乃至绝望,而谓殿门为“闲扃”,则是明扃而暗留,难道还指望夜半人来?

下片以抒发孤怨之情为主,兼有写景叙事。换头之句,词家颇重虽换象而意脉相续,这里果真是承前启后。殿门虚掩,指望人来,相思愈重,无法入睡,故展眼望去:专走车驾的道路,已是斑斑苍苔,可见久已无人过往。“绣帘垂”从意思上看,应置于上句之前,即写隔着闲扃之门的帘幕所见之辇路,倒装后以“辇路苔侵”始,更突出了与上片的呼应作用。“绣帘”以下七句,言人,写景,记事和心理描写相融相交,但中心却是抒发闲愁满腹,度日如年,殷切盼望帝驾重新临幸的迫切心情。“漏传”从时间上照应上片“夜雨”,表明时间已至凌晨。从木槿花的转瞬即谢想到自己韶华易逝,不禁心灰意懒,不思梳妆。女为悦己者容,无悦己者,则不容,当是顺理成章之举。花容与人貌,其间由联想而对接,自然而然。“愁坐”两句又是倒装,车驾仪仗开行,但并不是前来,而是远去。如同以前一样,期望今日再次落空。但是,孰料明天之事?谁敢说明日后日“彩仗”不会“重临”。有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的万乘之主,会如这位失宠者之愿吗?但是旧时入了宫门深似海的女子,又还能有什么理想吗?想来让人心酸。结拍二句,言正在想得销魂夺魄之时,曙光初照,梧桐树阴又一次在窗上移动。但愿在新的一天中,她的好梦成真。“移翠阴”近应“漏传”,远接“凝翠”,表示从薄暮到清晨时间的流度。“正消魂”与“梧桐又移翠阴”还是点染关系,将正消魂中欲说还休的复杂感情,借助于时间和空间中树影的移动,巧妙而含蓄地表达出来,需要读者细细体会。

自屈原以后,文学中借香草美人以喻君臣之交,成为重要传统。晚唐诗人这一点又特别突出,以至于在谈到与杜牧齐名的诗人李商隐之作时,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如果说杜牧此作也有将自己比作失宠的嫔妃,以表达怀才不遇的君臣之慨,恐怕还不能算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李向菲)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