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浣溪沙

刘辰翁

春日即事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文学作品一般是由情、事、景、理等成分构成,也就是说不外抒情、叙事、写景、说理四项。这首写“春日即事”的小词,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义单位,或景或事,似乎互不相涉;但经过巧妙的组合连缀,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而情理自在其中,耐人玩索。

开头“远远”两句即目写景:蜂、柳、鸦。蜂为“游蜂”,渐飞渐远,不知回巢。“不记家”,已点明词人“记家”的内心郁结,提示了本篇的主旨乃是写思乡情怀。柳为“新柳”,鸦为“啼鸦”,这既表明春天景物,同时,柳、鸦又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示离愁乡思的传统意象。如梁元帝萧绎的《折杨柳》诗:“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他的《晚栖乌》诗:“日暮连翩翼,俱向上林栖。……应从故乡返,几过入兰闺。借问倡楼妾,何如荡子啼。”上句写“游蜂”,言“不记家”,已明点词人心曲;下句写“柳”“鸦”,却是暗示衷肠。于是有后面的“寻思旧事即天涯”之句。

“即”,是“便是”之意,盖“事”已“旧”矣,一“寻思”之,便有如“天涯”之隔也。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别牡丹》诗“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最能说明“即天涯”三字之意。刘辰翁另有《山花子·春暮》词说“东风解手即天涯,曲曲青山不可遮”,也是说春风中一分手,便是天涯之隔,即使所距极近,而不相见,不是“即天涯”吗?写空间距离如此,写时间距离也是如此。

过片承上旧事不堪寻忆之意,转入抒情。“睡起”句为倒卷法。“有情”,即指上句“寻思旧事”而言。故知“寻思旧事”乃是午睡初醒时的心理活动。为此睡起后情思恹恹,无心赏画,遂加以卷收,而“情”也连同画一齐被卷起来了。这里的“和”字有“连同”之意。“情和画卷”, “卷”字兼管“情”与“画”。试比较“和露摘黄花”(马致远《夜行船·秋思》套),是露与黄花俱摘也。“情”而亦称“卷”,是情不得舒展之意。蕉心可卷,诗词中常以蕉心喻指人的情愫,故情也是可卷的。《诗·邶风·柏舟》说:“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里词人要说:“我情似画,可以卷也。”不是很富于情致的么?

“燕归”句在句型上是与“睡起”句构成对仗,上句人事,下句景物,以景物映照心态;但从写景来说,又与“晚风”句并列对称。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现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斜飞,似乎有情却又无语;晚风阵阵,瓶花凋落,亦似默默无言。刘辰翁另有《点绛唇·瓶梅》词,说瓶梅“春堪恋,自羞片片,更逐东风转”,也写瓶花在暮春中被风吹落,不由自主,象征着美人漂泊随人的不幸命运。本篇则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怅惘。

诗词中常用“无言”,实则“无”中生“有”,以无言反衬深曲的感情波澜。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无言匀睡脸”,写伤春女子的落寞情愫;李煜《乌夜啼》的“无言独上西楼”,写亡国之君无法说清的“别是一般滋味”;柳永《凤栖梧》的“无言谁会凭栏意”,则写倚楼怀远的离人的复杂心绪。刘辰翁此词则借景物(燕子、落花)来写词人的“无言”,手法有别,抒情的效果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篇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所写为乡思,但又不尽是乡思,把从午睡后到傍晚的一段百无聊赖的情思和盘托出。全词的基调是淡淡哀怨情绪,轻轻孤寂氛围,不用狠重字眼,不用浓重色彩,自然流走,一气呵成。

(王水照)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