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蝶恋花 赵令畤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这首词写闺中怀人,是常见的题材,但在赵令畤笔下,却写得清超绝俗,别有韵味。

“欲减罗衣寒未去”,春天来了,应是天气转暖了。闺阁佳人“欲减罗衣”,却又踌躇起来,因为她感到此时寒意犹未消去。起句就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最难将息的心情。“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为什么珠帘不卷?是无此种意绪?还是怕极目生愁?她又为什么爱一个人躲藏在宅院的“深深处”不愿出来?这开头三句,作者虽未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却画出一位佳人惆怅自怜之态,使人隐隐感到她是一个愁人儿。

她为什么发愁呢?其直接原因看来是清明时节的连绵春雨了。这场雨,不仅使气候“寒未去”, “欲减罗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雨打花枝,落红无数!所以,帘虽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关切庭院中的花儿,迫不及待地问询:“红杏枝头花几许?”当然,不消问,她也料到娇艳的杏花定然会遭到的命运了!她仿佛看到那枝头稀稀拉拉几朵残存的红杏,依稀还带着雨痕,像啼哭一样,憎恨那残酷无情的清明雨呢!当然花儿哪有悲与恨,只不过是人的感情折光而已。但按其情绪之剧烈程度看,闺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来不像是一般伤春、惜花的意绪了。我们读过《红楼梦》黛玉葬花一节,黛玉为什么比一般人对落花更为伤感呢?这似乎不能仅用她的爱哭和多愁善感来解释,她悲花,实是悲自己和花儿相似的飘零命运。词中女主人公之“止恨清明雨”,亦当别有感恨吧!人世间有许多人和事有如花儿般的美好,结果却被一场无情“风雨”破坏了。“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这两句词实是颇富有象征意味的。

换头三句承上片惜花、伤春情绪,转写闺中人内心极度凄寂和苦闷。“尽日沉烟香一缕”,她终日对着一缕袅袅香烟出神,深闺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无聊赖可想而知。“尽日”,即李清照所说“愁永昼”也。尽日苦坐愁城,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宿酒醒迟”,可见恨深酒多,以致一时难醒了,而醒来仍然是空对“沉烟香一缕”而已,此种境遇何等难挨!“恼破春情绪”,关合上一片惜花恨雨,极力渲染出一个“愁”字。

然而,“清明雨”、“红杏花”毕竟无关人事,闺中人到底因何愁思重重呢?结尾两句才点出佳人怀人心事。“飞燕又将归信误”,她多么希望春燕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而它们却如史达祖笔下那“便忘了,天涯芳信”的双燕,多么令人失望!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望:“小屏风上西江路”,淡烟流水的画屏上画的正是通往西江之路,回想当初心爱之人不正是从这水路远去的么!欧阳修《蝶恋花》云:“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显然,赵词歇拍与欧词意境相似而别出新意,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神味悠远。

这首词笔致含蓄,语婉意深,代表了赵令畤的风格。尤以结处风华掩映,余韵不尽,颇得词家称赏。沈际飞评曰:“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徊不能去。”(《草堂诗余正集》)可谓得其甘苦。

(高 原)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