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虞美人(大光祖席) 陈与义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虞美人

陈与义

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着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这首词是在席益饯别宴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阳人,陈与义同乡。从《简斋集》可知,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即与他结交,不久遭贬别去,别后屡有诗札往还。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寓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即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筵上并作此词。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情别绪融贯到对逝日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推想中,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筵写起,进而追忆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帆都张挂起来了,人却踟蹰流连,不忍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君家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去又不忍即去的矛盾心理很贴切地表现出来了。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 (《元日》)战乱之中,携家南奔,旅次寄居,终非长策,自然是非走不可的。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岂忍猝别,所以搔首踟蹰。词人很自然地便追忆起了在腊月间相聚的日夜,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一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映发关照,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另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例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即是。又,宋代州郡长官设宴,例有官妓陪侍,歌舞侑酒,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亦为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着樽前雪。”“雪”为“雪儿”之省,而“雪儿”又是代指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得文辞叶音律而歌,称“雪儿歌”,后用以泛指。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之。酒醉人,而歌声亦足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一笔推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行舟载入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 “离恨”而曰“一船”, “一船”而且“满载”,浓墨大书,表足惜别之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联,也同《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之意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词“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意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切忌字句含意全同,又不可距原句原意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亦不相上下。

(陈振寰)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