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忆故人 王诜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忆故人

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忆故人》这首词牌,后来改作《烛影摇红》。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记载:“王都尉有《忆故人》词云云。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周美成,即周邦彦,时提举大晟乐府。他的《烛影摇红》,下半阕基本保持王诜词原样,只是增添了前半阕,丰容是够丰容的了,但却显得繁冗拖沓,减少了原来浓醇的词味。因此朱彝尊批评说:“原词甚佳,美成增益,真所谓续凫为鹤也。”(《词综》卷七)

调名《忆故人》,词意相仿佛。按照常例,抒情诗的主人公往往是词人自己,可是在唐宋词中也有很多是代言体。词为应歌而作,而歌者多为女性。为了使演唱逼真,所以词中的主人公也多为女性。这首词中便是写一女子对故人的忆念,词风浓至沉博,深情缱绻,宛如出自一个失恋者之口。

开头四个短语,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表现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极婉极真。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支孤零零的蜡烛在摇着红色的光焰。这句中的“摇”字,与温庭筠《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词中“深处麝烟长”的“长”字相比,可谓各极其妙。“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在目前;“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后来汤显祖《牡丹亭》剧中杜丽娘所唱的《步步娇》有句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晴丝摇漾与烛影摇红,境虽不同,而意趣则一,都能引起人们的遐想。“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向,犹临也。”赵长卿《南歌子》词“向晓春酲重,偎人起较迟”,曾觌《满庭芳》词“醺醺醉,壶天向晚,春思正悠扬”,皆为临近义。“夜阑”,是说夜将残尽。蔡琰《胡笳十八拍》之十四:“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即为此意。在更深夜阑之际,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着一“懒”字,便写出心情之失意。虽未言“忆”,而“忆”字已隐隐逗出。“尊前”二句,开始落到忆字上,用现在的话说,是倒叙法。这里的倒叙不是平铺直叙地回忆往事,而是在人物抒情时将往事自然而然地带出来,比客观地描述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尊前谁为唱《阳关》”,说的是在饯别故人之时,她无可奈何地唱了一曲送别之歌。看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她的“酒醒”乃是在饯别时喝醉了的,前后照应,词笔至细。“谁为”二字,饱含着幽怨。《阳关曲》她虽是唱了,但为什么当时要唱呢?又是懊悔,又是怨恨,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情绪。周邦彦将“谁为”改为“谁会”,便感到浅露,没有回味的余地。他还在前面增益了一段:“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盼。几回相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更使人感到把话说尽,反没有这一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离恨天涯远”,蝉联上句,意境又进一步拓开。大凡词中写离情的,常常说“魂梦绕天涯”,此处女主人公本在睡中,完全可用“魂梦”,却未用,这就避免了落套。李煜《清平乐》词“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从行者方面写离情;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从居者方面写离情;但他们都凭借客观景物加以烘托。此词则不主故常,刬尽华藻,直抒胸臆,纯以情语见长。离恨远至天涯,表明她的思绪也跟踪故人而去,其情之深挚,殆与李、欧之作异曲而同工。

如果说前半阕是写酒醒后片刻的回忆,后半阕则着意写日间的相思。过片起句用了一个典实,表明幽会之后,故人音讯杳然。宋玉《高唐赋序》云:“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于是楚怀王遇巫山神女,便成为后世文人骚客寄迹青楼的代称。这里说:“云沉雨散”,也透出了女主人公的身分乃是一名青楼女子。在“云沉雨散”之前冠以“无奈”二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仿佛令人听到她的叹息声。其法也是在感情的抒发中交代往事,语言自然而略带顿挫。以下几句有一个大幅度的时间跨度,即从上阕的夜阑酒醒,到这时的倚阑远眺,再到黄昏时的庭院。在这长长的过程中,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量。明代王世贞曾说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一词所写的相思,“十二时无间矣”(《弇州山人词评》)。此词意境似之,但却更为空灵幽丽。黄庭坚曾说:“晋卿(王诜字)乐府,清丽幽远,工在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词林纪事》卷五引)以之衡量此词,殊为恰切。读了这几句,似乎看到女主人公斜倚阑干,凝神远望,那双盈盈泪眼饱含着离情别绪,饱含着怨恨和忧思。着以“东风”二字,主人公的形象便在特定的氛围中表现出苦苦盼望的神情,丰神独具,感人至深。

结尾三句纯为景语。沈义父《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里正是以浑融悠远之景结凄婉深邃之情。“海棠开后”,是说花落春残,象征女子的芳华易逝,境已惨矣;“燕子来时”,是以归燕反衬故人之未归,激发和增添女子之离思,情更凄然。晏殊《破阵子》云:“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把人物放在清明佳节,写出对明媚春光的满怀喜悦。这里易“梨花”为“海棠”,并压缩为一联四言偶句,以更为凝练的词笔表现人物的伤春之感和念远之情。然而它们在字面上都未明写这样的感情,只是在景色的描绘中,给人以暗示,以感染,显得非常含蓄。以上两个并列的句子一写花,一写鸟,原为两景,接着“黄昏庭院”一句,便把两景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意境中,自然浑成,思致渺远,做到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唐人刘方平《春怨》诗云:“纱窗日落近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不是此词结句最好的注脚吗?

(徐培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