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 贺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琴调相思引

贺铸

送范殿监赴黄岗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只,勤书尺。

这是一首送别词。范殿监,名字经历均不详。从词中可以看出,他是词人的好友,大概要到黄岗去做官,所以临行前方回作此词以赠之。

上片叙事。首句“怀归”二字,点出方回此时正羁宦天涯,他乡为客。“怀归”之前冠以“终日”,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盼望着能够早日归去的满腹牢愁,已经溢于言表。在这种心情之下,又要为朝夕相伴、志同道合的挚友送别,所以词人在这两者之间连以“翻”字,顿时把客中送客,宦愁加离愁的枨触和伤感全盘托出。这一句虽然从王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化出,但已经变旷达为执著,层深浑成,笼罩全篇,感情显得更为沈郁。

第二句点时、地。“祖”,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活动;“祖席”,引申为饯行酒宴。按照正常的顺序,这一句本应放在第一句之前。然而“文似看山不喜平”,方回有意把次序颠倒,以写情逆入,一方面固然增加了文势的起伏,不过更重要的却是以情来统摄全篇,出手就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春风骀荡,风和日丽,本来正宜于与知友郊外踏青,水边饮宴,现在却要在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他饯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平常的叙事被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感伤色彩,使人不能不佩服词人的匠心独运。

第三句写离宴。“卷白”,即“卷白波”。宋黄朝英《缃素杂记》卷三:“盖白者,罚爵之名。饮有不尽者,则以此爵罚之。……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按常理讲,离宴之上应该有道不完的挚友情,说不尽的知心话。然而词人只以一句席间的劝酒辞即代替了以上之一切,使主客二人,悒悒寡欢,愁颜相向,以酒浇愁之场景历历如在目前。词人在“卷白”之上加以“频”,“频”之前再加以“莫惜”, “莫惜”之上再以“便”字承上句转折,语气沉痛,字字重拙。酒不醉人人自醉,举杯浇愁愁更愁。友情之笃,分携之苦,俱于言外可见。

第四句是一叠句,以声传情,点醒临行在即。这个时候,席间奏起了凄婉的骊歌,那可能就是催人泪下的《阳关三叠》吧!悲凉的乐曲在席间回荡,也在离人的心头回荡,似乎在提醒、在催促着行人立即上路。三字短句的回环反复,“动”和“催”字的两次出现,都更加深化了此时此刻离人心头茫然若失,忉怛惆怅的情感。

下片宕开,设想别后的情景。前两句一问一答,描画出一幅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古道行旅图,把词人对范殿监体贴入微的关切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特别是“临水驿,空山驿”的一再咏叹,更是把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意驰神随,情意殷殷,虚而间实,妙到毫颠。

结拍两句,笔锋陡转,振起全篇。一别而后,千里相隔,临清夜而不寐,睹明月而相思,这当然是去留双方将面临的凄婉现实。然而方回在“明月相思千里隔”之前加一“纵”字,立刻使地域上的千里相隔失去了应有的分量。真挚的友情将会超越时空,使我们在梦中近在咫尺地相会,愿我们经常地互通书信吧!全词就在这语重情长的再三嘱托中结束,余音袅袅,忠厚绵婉,蔼然动人。

读完这首词,给我们印象最突出的,就是方回创造性地在此调中三次运用叠句,充分发挥了词的声情美。《词谱》卷六谓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押平韵,四十九字者押仄韵,然所引词中均无用到叠句的。方回不仅根据内容的需要增加了字数,而且巧妙地利用叠句的回环反复,使人在恬吟密咏之中,更强烈地体会到词人低回窅眇的别绪离情。把这首词与前人诗歌中的送别名篇相比,只就形式上的错落有致、一唱三叹而言,方回词很明显地占有声情方面的优势。沈际飞谓:“情生文,文生情,何文非情。而以参差不齐之句,写郁勃难状之情,则尤至也。”(《草堂诗余四集序》)以方回此词观之,信然。

清人沈雄在《古今词话·词品》中谓:“两句一样为叠句,一促拍,一曼声。……一气流注者,促拍也;……不为申明上意,而两意全该者,曼声也。”用这个标准来看,词中凡是用到叠句的地方,都应该是曼声。但是,由于词乐的失传,使我们再也无法领略此调优美的声情,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李维新)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