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菩萨蛮 温庭筠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菩萨蛮

温庭筠

翠翘金缕双㶉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这是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一对㶉鶒鸟儿,身上披拂着灿烂的金色花纹,翘起它们那双翠绿的尾巴,在春水溶溶、碧绿滢滢的池面上,掀起了层层的水纹。㶉鶒,又名紫鸳鸯,是如鸳鸯一样成双成对儿的象征爱情的鸟。有说:“此以㶉鶒之成双,喻闺人之独处。”从全词看,并非如此。这两句写景极其鲜艳,而暗含着欢情,是人眼中之所见。景物本身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下两句把对满园春色的描写由动物转到植物,由水面移向池上。岸边海棠花开,一阵潇潇春雨过后,天放晴了,红花满枝,滴着清亮的水珠儿,更加艳丽。“海棠梨”,一说就是海棠花,一说即棠梨。这两句的关键在“雨晴红满枝”。如丝的春雨飘洒之后,天色初晴,不仅没有落红满地,而是“红满枝”。“春色满园关不住”呵!如果如苏东坡所说“能道得眼前真景,便是佳句”(钱泳《履园谭诗》),上阕的四句正是这样。它由美丽成双、金缕其身、翠绿其尾的㶉鶒鸟,而到它们在春池中掀起粼粼水纹,两情欢洽;再由池及岸,树上棠梨花开,雨后新晴,红花满枝;景色幽美,气象清新。布局有动(前二句)有静(后二句),设色有浓(一、四句)有淡(二、三句)。陈匪石称温词《菩萨蛮》“语语是景,语语即是情”(《旧时月色斋词谭》)。从这四句看,正是用此明媚春光、佳景良辰,来衬托人情的欢愉。因为“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读至下阕,倍觉意味浓醇,却是得力于此处的着力写景。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至此,才出现了人物。她红润的两腮上,有一对酒窝儿。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乍出现在一个心有所悦但却陌生的男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却露出了那一对可爱的酒窝儿,于是她赶紧用绣衫遮住了。写一个少女的娇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动作,又有对动作的掩饰;既有乍见时的内心欢悦,又有猛然引起的内心慌乱,这五个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少女那颗欢悦却又不平静的心。沈祥龙《论词随笔》提出:“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情欲其缠绵,其失也靡。韵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欲其动宕,其失也放。”这句表现情,确很“缠绵”,但是不“靡”;表现韵(味),确很飘逸,但是不“轻”(浮);表现气(声气),确很“动宕”,但是不“放”(荡)。从词的结构说,这句是全首的关键。

接下来的一句又很警策:“烟草粘飞蝶。”“烟草”是蒸腾着水气的芳草。在“烟草”与“飞蝶”之间,用了一个“粘”字,可见“飞蝶”之于“烟草”有多么迷恋!五、六句连起来看,上句深情无限,下句景色如画。但下句是比托衬映上句的,这“绣衫遮笑靥”的人的深情远韵,不恰如飞蝶恋恋于烟草吗?正是“情以景幽”,“景以情妍”。

俞平伯释首句为少女的妆饰,因而说“绣衫”句“乃承上‘翠翘’句”(见《读词偶得》)。也有人认为“绣衫”两句不过写女人的衣饰精致华丽而已。我却觉得“绣衫”两句仍紧承上阕,继续写人情之欢愉,所不同的是:上阕情隐景中,下阕首二句,人则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来,词人以真实的描绘直写她的欢愉之情。上下阕之间,“意脉不断”,六句全是写她昔时两情初遇那令人难忘的良辰美景和自己的情意绵绵。可是如今都如过眼烟云,虽可追怀却不可复得了。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青琐”,借指华贵之家。“芳菲”,谓美好时节。周祈《名义考》云:“青琐,即今之门有亮隔者,刻镂为连琐文也。以青涂之,故曰青琐。”这句是说,富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玉关音信稀”,当日春游之人,今已远戍边塞(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诚如刘永济所说:“后二句则以今日孤寂之情,与上六句作对比,以见芳菲之景物依然,而人则音信亦稀,故思之而怨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这首闺情词,艺术手法颇有独到之处,而且“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针缕细密,间不容发,其“昔欢今悲”之感,如“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司空图《诗品·委曲》),透人心脾。

(艾治平)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