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菩萨蛮 敦煌曲子词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菩萨蛮

敦煌曲子词

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向龙庭,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 ① 龙庭:朝廷。 ② 麟台:本指汉朝的麒麟阁,汉宣帝时曾令在麒麟阁画立过大功的名臣霍光等十一人像,并题其官爵、姓名。

敦煌曲子词中有《菩萨蛮》十八首,这是其中较早的一首,最迟亦当作于德宗建中初年(据任二北《敦煌曲初探》)。

吐蕃是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到赞普松赞干布时,定都拉萨,开始强盛。贞观十四年(640),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嫁之,友好往来,不绝于途。到了高宗咸亨初年,吐蕃奴隶主贵族大开边衅,尽占吐谷浑故地(青海西部地区),向唐朝内地进逼。以后唐和吐蕃长期处于时战时和状态。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边兵多内调平叛,吐蕃乘虚进攻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攻据长安。撤兵后,又于次年(764)攻占唐朝河西节度使府所在地凉州(甘肃武威)。敦煌当时是沙州治所,大历元年(766),新任河西节度使杨休明以凉州失守,移治沙州。其后甘州(甘肃张掖)、肃州(甘肃酒泉)、瓜州(治所晋昌,在甘肃安西东南)先后被吐蕃攻占,敦煌处于四面包围中,和内地交通完全断绝,但仍在坚守中。坚守的主将先是杨休明,后有沙州刺史周鼎、阎朝等。直到德宗建中二年(781),沙州才被吐蕃占领,前后共坚持了十多年之久。这首词反映了在唐朝和吐蕃的激烈争斗中,敦煌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上阕写敦煌的光荣历史,说敦煌过去屡出“神将”,使得诸蕃远远地表示钦敬,不敢进犯,“神将”向大唐朝廷效忠,受到嘉奖,英雄榜上早已有了他的名字。这里所说的过去的“神将”,可知的有沙州刺史贾思顺,开元十七年(729)曾大破吐蕃军,其他的已难考知。下阕写道路隔绝以后的情况,“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他们只恨吐蕃把道路隔断,使得他们不能向朝廷倾诉衷肠,流露出他们对唐王朝中央的深厚的感情。最后两句表达了希望:“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早晚”即何时之意,当时俗语。“狼蕃”,这是当时对处于敌对状态的吐蕃的蔑称,而把朝见皇帝称为“拜圣颜”,说明了他们对唐天子的崇敬。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国家的象征,这种忠君思想,当时往往会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进行英勇的斗争。这首《菩萨蛮》词所表现的斗争精神,并没有因沙州被吐蕃攻占而消失,“州人皆胡服臣虏,每岁时祀父祖,衣中国之服,号恸而藏之”(《新唐书·吐蕃传》)。过了六十多年,即宣宗大中初年,敦煌又出了一位“神将”张议潮,率领沙州人民收复了沙、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一州之地,大中五年(851),并派遣使臣向唐宣宗奉献十一州图籍,使河湟广大地区,又归于唐。这首《菩萨蛮》对吐蕃分割疆土表示愤慨,对于融融泄泄的大一统局面表现了真诚的向往,语朴而情茂,从而在词史上获得了崇高的地位。王重民说它唱出“敦煌人民之爱国壮烈歌声,绝非温飞卿、韦端己辈文人学士所能领会、所能道出者”。

(李廷先)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