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鹧鸪天 周紫芝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鹧鸪天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帷。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周紫芝在他的《鹧鸪天》“楼上缃桃一萼红”一首题注中说:“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此三篇是也。”这首词不在他所指三篇之内,但所写情事和词的气格,也极似小晏集中之作。从末句“不听清歌也泪垂”一句可知,词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怀念的对象是一位歌女,因久别相思而为之“泪垂”。小山词中,记与相识歌女“悲欢合离之事”, “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小山词自序》),正是一大主题。周紫芝此词学小晏,写得也极有境界,不是仅得皮毛者可比。

全词写秋夜怀人,环绕着这一主题点染生发。“一点残红欲尽时”,写夜静更阑,孤灯将灭的景象。不说孤灯残烛,而说“一点残红”,盖油将尽则焰色暗红,形象更为具体。写灯,则灯畔有人;写残,则灯欲尽而夜已深;注意到“残红欲尽”,则夜深而人尚无眠,都可想见。下句“乍凉秋气满屏帏”,则从感觉凉气满屏帏这一点上进一步把“人”写出来了。“乍凉”是对“秋气”的修饰词,虽然是从人的感觉得出,但“乍凉秋气”四字还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到了“满屏帏”,这才和人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凉气满室而且凄凉满怀的境界。还要注意到上句末尾的“时”字。盖至夜静更深,室中凉气方盛。还要联系到下面所说的“三更雨”,盖秋雨添凉,无雨也不至于凉气如此之重。

以上两句是写室内的环境气氛。虽然笔墨简单,写景只有一盏欲尽的孤灯,写情也只有感受到凉满屏帏的一点苗子,但正如一顶箬帽、两撇胡子便画出了一个老渔翁一样,一个寂寞孤栖、满怀愁思的主人公形象至此也便出现了。下面将再作进一步的铺展——“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上句似乎是笔锋一转,由室内写到室外了。但如细加体味,这两句原是一个意思,是透露出男主人公心中的离愁的。离愁本是存在、潜伏着的,由于听到了“声声”,而触发,而加浓了。这“声声”,是来自楼外的“梧桐叶上三更雨”。“梧桐”一句,犹如电影里的“空镜头”,是为了渲染男主人公心中的离愁别恨而设置的,所谓“因情造景”者是。这两句的落脚点仍是那听到了“声声”的人,即楼内人,写他的听雨心惊,这还是写的“室内”。两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作者把“滴到明”的意思先寄在“残红欲尽”处,又把“叶叶声声”同“别离”即离情划了等号,也还是有点新意。上片由物及人,由景及情,情景交融;由内至外,由外复内,内外相化。视觉、感觉、听觉三者并用,在表现艺术上是富于变化的。

下片主要抒情。过变承接“别离”意脉,写出昔聚今离、昔乐今愁的强烈对比,主人公的感情波澜起伏更大。“调宝瑟”三句是对昔日欢聚的追忆,由“那时”二字体现。“调宝瑟”是奏乐,“拨金猊”是焚香,“同唱鹧鸪词”是欢歌,三件事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活场景,也是艺术场景。从中交代出男主人公所以为之产生离愁别苦的那人是歌女身份,两人有过恋爱关系。当时他们一个调弦抚瑟,使音调谐和;一个拨动炉香,使室中芳暖。在这无限温馨的情境中“同唱鹧鸪词”,此乐所以使他至今不忘。“金猊”是铜制的燃香器具,成狻猊形。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故都紫宸殿有二金狻猊,盖香兽也。故晏公(殊)冬宴诗云:‘狻猊对立香烟度。'”“鹧鸪词”当指歌唱男女爱情的曲子。“鹧鸪”在唐宋词中大都以成双欢爱的形象出现。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双双金鹧鸪”,李珣《菩萨蛮》中的“双双飞鹧鸪”,顾敻《河传》中的“鹧鸪相逐飞”,都是作为男欢女爱的象征。本词用“鹧鸪词”作为“同唱”的内容,其用意也在于此。这个“同”字既揭示了主人公与“别离”者的关系,还追忆了温馨欢乐的昔聚之情,同时也就开启了今别孤单痛苦之门,盖言“那时同”,则“如今”之不“同”可知矣。于是词笔转回到“如今风雨西楼夜”的情境,连贯上片。当此之际,许多追昔抚今的感叹都在不言之中了,只补一句,就是“不听清歌也泪垂”。本来因有离愁别苦而回忆过去相聚同歌之乐以求缓解,不料因这一温馨可念的旧情而反增如今孤栖寂寞的痛苦。这个“泪”是因感念昔日曾听清歌而流,如今已无“清歌”可听了,而感旧的痛泪更无可遏止。为什么?如今身处“风雨西楼夜”,自感秋夜之凄凉,身心之孤独,“泪”是因此而“垂”的。“也泪垂”的“也”,正是从上句派生出来的,当然离不开昔日欢娱而今冷落这个背景。“不听清歌”四字,正是概括地写出了这个背景。全词述事写情,环绕着“如今风雨西楼夜”而展开,也到此而止。而其绵绵不绝之情,犹如雨滴梧桐,回响不尽。词笔缓引急转,大起大落,对比鲜明,感情强烈。上片细密,下片疏宕,以抒情主人公感情的自然变化构结词章,作者的艺术匠心于此可见。

(陈长明 秦惠民)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