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剑器近 袁去华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剑器近

袁去华

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 悄庭户,试细听、莺啼燕语。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 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未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彩笺无数,去却寒暄,到了浑无定据。断肠落日千山暮。

本词以柔笔抒离情,共分三段,前面两段是双曳头,即句式、声韵全都相同。周邦彦《瑞龙吟》前两段亦是双曳头,其内容先是走马访旧,其二是触景忆旧。在本词,前两段虽然都是写景,但第一段写眼前所见,第二段写耳际所闻,不仅有变化,且能以怀人深情融入景中。

第一段首二句写夜来风雨。前人都说众芳飘零,是风雨肆虐所致,如“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 “雨横风狂三月暮,……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而词人却说是夜间春雨连绵,全仗东风劲吹,终于云收雨歇,亦是别出心裁。“海棠”二句,以“留取”二字,点出眼前景象,正如李清照所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如梦令》)二词都并不落入为花落而伤心的常套,而着重赞赏雨后的海棠依旧妖娆,对此王雱在《倦寻芳》词中有细致的描绘:“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栏,登高榭,海棠着雨胭脂透。”正是这雨后分外妩媚娇艳的海棠,能暂且把春光留住。

第二段“悄庭户”两句,写庭院寂寂,了无人声,“细听”两字,接“悄”字而来,形容“莺啼燕语”之细碎轻微。“分明”两句,借莺声燕语托出惜春之心。文人伤春,以各种方式诉述衷肠,有的是无可奈何,如“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秦观《画堂春》);也有嗟叹无计留春,如“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留春且住”(晁补之《金凤钩》)。而贺铸则愿春将相思之情带去:“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感皇恩》)在本词,是以莺啼宛转、燕语呢喃,似都也在愁留春不住,这不仅与前面“且留取”呼应,从而又引出自己的惜春之情。

第三段开头“翠阴初转午”,以树影位置表述时间,诗词中屡见。如说正午则有刘禹锡的“日午树阴正”(《昼居池上亭独吟》)、周邦彦的“午阴嘉树清圆”(《满庭芳》);说过午则有苏轼和李玉的《贺新郎》,都用“庭阴转午”。“转午”即树影转过正午位置,而稍向东偏,示日行渐西。此句言“初转午”,则午昼正长。昼长人倦,于是有昼眠之事。下径接“乍睡起、寂寞看风絮”,无论睡时、起后,都透露孤独无聊之感,“重帘未卷”,亦见慵倦之意,同时将上面的“愁绪”和以下的怀人之情联系起来。

“偷弹”三句极写相思之深,词人在另一首《安公子》中亦有“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之句,都是借助东流江水,请其将自己一片深衷,满怀幽恨,带给伊人。这种构思,似又从周邦彦《还京乐》词句化出①。“彩笺”三句,承以上怀人情意而来,久别而盼重逢,所以切望来书告知归期;苦恨信中除掉寒暄别无他语,到头来归期仍是难卜。晏幾道词“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蝶恋花》),也是说书信难达,相会之期难卜。这里面有盼望,也有笔墨难以形容的幽怨。

末句以景语作结,词意从柳永《夜半乐》结句“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化出。柳永作客异乡,轻抛伊人,何日赋归,了无凭据;怅望长天,暮色苍然,那声声远去的雁叫,使人倍增思念之意。本词末句刻画暮色中的落日和千山,似乎也在为词人献愁供恨,更觉相思之情,不能自已。

〕① 周邦彦《还京乐》:“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

(潘君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