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小重山 吴淑姬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小重山

吴淑姬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吴淑姬,生平不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录其词三首。这一首《小重山》写的是一个独守空房的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这类题材,这种离愁别恨,曾被历代多少诗人词客吟诵过,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例如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吴词与温词,题材完全相同。然有温庭筠词的妙语在前,后人再作,就非易事。而吴淑姬却能别出心裁,花样翻新,谋篇构思,绝无雷同。温词着重写一女子倚楼所见,立足点在楼上;吴词却从庭院写起,再写登楼远望,立足点是移动的。温词单写女主人公等候远人不归的惆怅失望的情绪,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怨;而吴词则将女主人公的青春流逝,与远人不归,两相对比,反映了一种深深的愁苦。

从具体描写看,此词笔墨也非泛泛。上片写暮春之景,不写满地落红,而写枝上残花;不写风雨摧花,而写风拂槐影;不写杜鹃啼血,而写莺声犹娇。不惟显得清丽尖新,而且都与此女子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感情紧密结合,是从她独特的眼中看到的独特的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你看,她写荼蘼,“谢了荼蘼春事休”,荼蘼花谢,春天才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荼蘼将谢未谢,春事将休未休。“花片子”是词人自铸新词,既通俗,又贴切。“缀枝头”,给人的感觉,虽是残花,但仍有凄清之美。同样,写“莺虽老”,但“声尚带娇羞”,也是将老未老。这些不但是时序节物的准确素描,也正是这位思妇青春将逝未逝,尚有美丽的面容,尚带娇羞的神态的真实写照。“庭槐影碎被风揉”,槐影被风揉碎,春天被风吹走,自己的青春呢?也将一起消逝。因此,在她看来,这风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她的芳心。我们从这缭绕唇吻的音节中,从这欲吐还吞,委婉曲折的笔法中,体味到词人在这里寄托了一种青春难再的深长的感慨。

过片“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此女子庭院所见,触景生情,苦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益思远人;既思远人,则倚楼凝望。那么,她望到的又是什么呢?温庭筠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柳永写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女主人公们都看到了舟,但皆不是所思远人的归舟,结果是从希望到失望。而吴淑姬笔下的这位思妇,望到的却不是舟,而是“一川烟草浪,衬云浮”,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哪里有归舟可见,简直一丁点的希望都没有,其愁苦可想而知。用“一川烟草”来形容愁之大,愁之多,在贺铸《横塘路》词中早已有之。但在烟草后着一“浪”字,实属吴淑姬独创。《古今词统》眉批云“竹浪、柳浪、麦浪与草浪而四”,即指吴淑姬自铸新词“草浪”,直可与前人所创“竹浪、柳浪、麦浪”相媲美。“一川烟草”是静景,“一川烟草浪”则是动景。这里用来比喻愁思恰如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贴切,也为下句“不如归去下帘钩”张本。放下帘钩,意欲隔断草浪,挡住愁潮,然而这愁思是隔不断,挡不住的,“不如”两字,写出了主人公明知不能而强为之的痛苦心态。“心儿小,难着许多愁”,自是警句。“愁”字最后点出,使通篇皆有精神,有画龙点睛之妙。李清照写愁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正面写愁,从舟着眼,反衬愁之大;吴淑姬这里先把愁比作“一川烟草浪”,极言愁之大之多,再将它与“心儿小”作强烈对比,直言后者对前者不能容受。两人写法不同,而各有千秋。所以南宋黄昇评论说:“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

(唐葆祥)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