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吴潜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满江红

吴潜

送李御带珙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此词是送别李珙之作。“御带”,也称“带御器械”,为武臣的荣誉性加官。李珙,难确考,《宋史·杨巨源传》中有“成忠郎李珙投匦,献所作《巨源传》为之讼冤”(巨源,蜀人,平吴曦后,为四川宣抚安丙倾轧,被杀),此李珙或系其人①。细味词中“过垂虹”诸语,此词当是嘉熙元年(1237)八月吴潜任平江(今江苏苏州)知府、李珙辞官途经此地时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红玉阶”义同丹墀,指宫殿。送友人,开头即问何以辞官,见出这不是一般的聚散迎送,牵动肚肠的也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问何事”,语气也显得比较重。可是,下面却没有回答。“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写其“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海客无心随白鸥”,似乎友人对这种境遇还很满足。作者这里有意运用摇曳之笔,引而不发,使人感到飘逸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里是回答了,经过上面一番盘旋,显得有很重的感情分量。李珙似乎主动的“引去”原来是如此不得已,貌似旷达,实是悲哀。他有报国之志、济时之策,但朝廷并不理解甚至不加理睬,“阊阖九门不可通”, “白日不照吾精诚”(李白《梁甫吟》),他只得出走了。“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垂虹亭位于距苏州不远的吴江长桥,这里是南宋连贯东西水路必经之地,李珙离临安往西自然要经过这里。这里还有一处著名的古迹: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便辞官返乡。后人在这里建有鲈乡亭。友人经过此地正是鲈肥堪脍时节,作者可尽地主之谊;友人亦是辞官归去,正与张翰同怀,可谓异代知音,不妨小住。“鲈堪煮”, “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说出了心里的多少不得已!

过片接续上片的煮鲈,写道:“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可以说,写到这里才着送别之题,上片全是题前之意。由于题前之意写得很充分,别意就显得分外珍重、深厚了。“留君住”须“拚一醉”,这种“认真”的态度表现出了多么执著、灼热的感情,“歌一曲”中又有着多少依恋、怜惜!“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友人此去,作者怅然若失,仿佛在追步友人足迹。顺承上句,这种意思是明显的。可能还有别的意思。李珙大概是四川人,四川人来下江做官,道里遥远,一旦罢官就有流离之感。吴潜友人吴泳也是四川人,在写给吴潜的信中就说:“西州(指四川)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如果是这样,那么“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就又表现了对友人处境的无比同情、关切,这与下面的情绪表现又是紧相联贯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前句出《晋书·傅咸传》:“天下大器未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官事未易了也。”此反其意而用之,谓天下大事(如内忧外患)那么多,全未解决。后句出《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年岁之不我与。”这两句是说如今国难当头,有多少事需要人做,而像李珙这样的志士却不得信用,任其漂泊,消磨壮志,虚捐年华,这使人感到多么痛惜,又感到多么的不可理解。“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不理解,因而发为天问。“一笑”,是被悖谬所激怒的颠狂的笑。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见作者昂首青天、一声狂笑,他在向青天发问:人世间的举措何以如此荒唐,是非何以如此颠倒?“天无语”。他得不到回答,沉入了深深的悲愤之中。

这首送别词写得抑扬顿挫、悲郁慷慨,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志行的深切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愦表示了强烈愤慨。这些情绪的表达是波浪式的推进,词中的几个问句显示了情绪推进的节奏,煞拍达到了高潮。这是一个爱国志士献给另一个爱国志士的骊歌,所以显得这样的真切深至。杨慎《词品》卷五,谓“‘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亦自道也”。这体会是符合作品实际的,尤其是下片,主客情绪可以说是浑然一体了。“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自况意味亦非常明显,可以见出他忧国忧民的急切以及对功业的渴望。结拍的愤慨既为友人、亦为自己,所谓借他人之酒以浇自己之块磊也。

(汤华泉)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