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青玉案 黄公度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青玉案

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黄公度词,陈廷焯推崇备至,称之曰:“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载其小令数篇,洵风雅之正声,温、韦之真脉也。”(《白雨斋词话》卷一)

所谓“风雅正声”,主要是指有比兴,有寄托;所谓“温、韦真脉”,主要是指词情婉约,格调闲雅。细玩此词,确实具有这两方面的特色。汲古阁本《知稼翁词》载有公度之子黄沃案语云:“公之初登第也,赵丞相鼎延见款密,别后以书来往。秦益公(桧)闻而憾之。及泉幕任满,始以故事召赴行在,公虽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不敢俟驾,故寓意此词。”说明这首词是在召赴临安、离开泉州幕府时所作。在主战派赵鼎与主和派秦桧的斗争中,词人是站在赵鼎一边的,因此受到秦桧的忌恨。他本不愿在这夹缝中讨生活,但因“迫于君命,不敢俟驾”,只好硬着头皮到临安这个是非之地去。可是内心仍然充满了矛盾,因此在词的一开头就写道:“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词人此日赴京,一大早雄鸡就不住地啼明,似乎在赶他上路。他感到万分讨厌,心里在咒诅着:“鸡啊,你太不理解我心中的痛苦了!”表面是怨鸡,可鸡是畜生,又有什么值得他怨呢?分明是指鸡骂狗,骨子里是对“君命”或秦桧发出一种委婉的怨恨。也就是说,这是用的比兴之义,即所谓“风雅正声”也。

“回首”以下三句,仍是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城中人的怀念,抒发不忍离开泉州、不愿奔赴临安的矛盾心情。“回首高城音信阻”,语本唐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句:“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秦观在《满庭芳》(山抹微云)中也写过:“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由此可见,表面所指者乃泉州城中他所恋的那个人,实际当指泉州那个地方。词人不仅刚离泉州时,一步一回首,留恋城中那个人,而且一路之上,不管经过什么地方,总是在想着她。“霜桥月馆,水村烟市”,以排比的手法写时间的转换和地点的转移,极言思念之深,且极富于形象性。词人处于如此进退维谷之地,其感情尤为痛苦了。北宋舒亶有一首《菩萨蛮》词,云:“画船挝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江头潮欲平。”也写一方催他出发,一方劝他留下,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内心的痛苦。但此词写得较为细腻舒展,婉约缠绵,颇得温、韦之真脉。

过片径承上阕意脉,进一步写别情。“燕支雨”即带有脂粉的泪水,可以证实“高城”中人乃为女性。“裛残别袖燕支雨”,语意高度浓缩,“别袖”谓分别之时;“裛残”指既别之后,仅仅七个字,便把依依不舍的别情及别后思量无时或释的怀抱非常集中地概括出来。后加“谩留得、愁千缕”一句,则于喟叹之中抒发一腔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由此可见,词人对入京以后的前途,感到何等的担忧!然而从字面上看,这几句又很艳丽,同韦庄《小重山》的“罗衣湿,红袂有啼痕”,词境多么相似。若不知词人遭遇,我们尽可以把它当作艳词看;可是并不,其中有深意存焉。“欲倩”二句与上阕“回首高城”相应,高城人隔,音信不通,红泪裛残,愁绪难排,那么怎么办呢?他并不死心,还要取得联系。于是,“欲倩归鸿分付与”,托鸿雁以传消息。可是“归鸿”偏偏又像“邻鸡”一样无情,连停也不肯停一下。这完全是痴语,无理语,然却表现了无比的深情。鸿雁无情,此情难寄,词人真正处于无奈之中了。他只好独自倚危阑,失神地凝望,又只见暮霭沉沉,长天万里。这意境多么深远,把词人一腔难言之隐,入骨之痛,都寄寓在不言之中。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

清人张惠言在《词选》的序中说,词是“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回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读了这首《青玉案》,不是正可得出这样的印象吗?

(徐培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