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章台柳 韩翃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章台柳

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杨柳枝

柳 氏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这两首词出于唐许尧佐所撰传奇小说《柳氏传》,收入《太平广记》四百八十五;又见于唐孟棨《本事诗·情感一》。文字小有出入。两书中韩翃皆作韩翊。柳氏本长安倡女,为韩翊朋友李生的爱姬,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慕翊之才。李生知其意,乃请翊饮酒,席间将柳氏赠之。后韩翊登第,归家省亲,柳氏留在长安。天宝末年,遇安禄山叛乱,陷长安。柳氏以姿容绝世,惧为乱兵所辱,乃剪发毁形,寄居尼庵。此时韩翊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中任书记。长安收复后,翊遣人寻访柳氏,携去一囊金并题写了这首《章台柳》。柳氏捧金呜咽,回报以《杨柳枝》词。两词反映了乱世妇女命运之不幸与韩、柳二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中悲离的一面,篇幅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意。

两词艺术上的共同点是以柳枝喻柳氏,借咏柳以诉情。章台街原是汉代长安一条热闹的街道,在后世多用指倡家聚居之地。韩翃赠词重在抒发对柳氏的思念和忧虑她的命运。开头用两个叠句:“章台柳,章台柳!”如呼唤声口,韵味深长,表达他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接着以“今”、“昔”二字领起下文。“昔日青青”象征柳氏的年轻美貌;“今在否”暗言社会动乱,邪恶猖獗,柳氏单身独处,其安全令人担忧。“纵使长条似旧垂”与上文“昔日青青”呼应,“也应攀折他人手”是“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测,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

柳氏答词亦托咏柳以自述境况,诉说苦情。“杨柳枝,芳菲节”, “芳菲节”指花草茂盛的春天季节,此时柳枝繁密,因风得意,象征自己年华正好的时光。然而“所恨年年赠离别”,不能与丈夫厮守,同赏芳时,而年年在离别的景况中度过。《本事诗》述韩、柳分手后的情况说:“后数年,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奏(韩)为从事。以世方扰,不敢以柳自随,置之都下,期至而迓之。连三岁,不果迓。”这里以传统的折柳赠别故事转入离别之意。《三辅黄图》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韩词的“也应攀折他人手”一句也用此事,但侧重点不同,是忧虑柳氏为他人“折”去。)下“一叶随风忽报秋”,承上“芳菲节”之“春”,作大拗转,喻指安禄山叛军入长安,自己剪发毁形,避居尼庵等情事。长安被陷,事出突然,个人遭遇,斩折亦大,以春忽报秋拟之,极为切合。春柳繁茂,秋柳凋零,自己如今处境亦与秋柳相同。“纵使君来岂堪折!”极写此时中心之哀伤。柳氏词是在会见韩翃派来寻她的人并在读了韩词之后写的,知道情爱不渝,重逢有望,故有“纵使君来”之语;而自顾风鬟雾鬓,如今憔悴,又有“岂堪折”之叹。“折”字回应“杨柳枝”,不离“折柳”之典。末句肠回百转,亦喜亦悲,而以悲为主。以此结束,情意有余不尽。

两词各以起句为题。柳氏的《杨柳枝》与韩翃的《章台柳》同属一调(唯首句不入韵),而与七言四句的古调《杨柳枝》并非一体。万树《词律》同隶于《章台柳》调下,云:“君平(韩翃字)赠句本只是诗,后人采入词谱,即以起句为名。其柳姬答词,亦以起句名《杨柳枝》,句法与此相同。”

(蒋哲伦)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