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山有枢 诗经
释义

风·魏风

山有枢

山有枢,

山上有树叫刺榆,

隰有榆。〔1〕

山下有树叫大榆。

子有衣裳,

你有衣有裳,

弗曳弗娄。〔2〕

不拖不搂。

子有车马,

你有车有马,

弗驰弗驱。

不驰不驱。

宛其死矣,〔3〕

枯硬地死了,

他人是愉。

给他人取去欢愉。


山有栲,

山上有鸭椿树也单叫栲,

隰有杻。

山下有万岁树也单叫杻。

子有廷内,

你有厅堂有内室,

弗洒弗埽。

不洒不扫。

子有钟鼓,

你有钟有鼓,

弗鼓弗考。

不打不敲。

宛其死矣,

枯硬地死了,

他人是保。〔4〕

给他人去保管牢。


山有漆,

山上有树叫漆,

隰有栗。

山下有树叫栗。

子有酒食,

你有酒有食,

何不日鼓瑟。

怎么不天天弹琴鼓瑟,

且以喜乐,

姑且去欢喜快乐,

且以永日。

姑且去消遣长日!

宛其死矣,

枯硬地死了,

他人入室。

给他人进入住室。

(陈子展译)

注释

〔1〕隰(xí):低湿的地方。

〔2〕曳、娄:这里是穿着的意思。

〔3〕宛:枯萎之意,死的样子。

〔4〕保:居有,占有。

鉴赏

三国时魏国有个叫邯郸淳的,据载撰写了《笑林》三卷。原书已佚,鲁迅先生《古小说钩沉》辑有佚文。其中有一则故事,说:“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这位“汉世老人”,当然不能等于《山有枢》一诗所讽刺的对象。但是,“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倒也颇为相似,而且诗人也正是抓住这一点,加以反复铺写。你看!“子有衣裳”“子有车马”“子有廷内”“子有钟鼓”“子有酒食”,穿的,吃的,喝的,住的,用的,玩的,色色俱备,可谓“富”矣!要知道当时创造这一切物质财富的奴隶们,只能过着“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的悲惨生活。因此,在那个特定历史范围之内的“富”,恰恰是那些“不稼不穑”之辈的巧取豪夺、残酷压榨的结果。所以“聚敛无厌”四个字,诗中虽没有,读者心中却不可无。“弗曳弗娄”“弗驰弗驱”“弗洒弗埽”“弗鼓弗考”,还有美酒琴瑟皆不用,不就是“恶衣蔬食……不敢自用”的形象化的描写吗!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便将“性俭啬”三字写活了。就这一点而言,倒使我们联想到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他聚敛了千百万家财,可是大门破旧,楼梯年久失修;饮食上不许多用一块糖,一块面包;晚餐后,让全家集中在堂屋里,为的是只点一枝蜡烛;他一年四季穿着同一套服装,连鞋带也是皮做的;直到临死时还要两眼盯着黄金,好教自己“心里暖和”些。看来在这种人的心目中,人生的目的和乐趣,就是对金钱财产的聚敛和占有。《山有枢》一诗虽然写得古朴简括,但是对吝啬鬼的这一本质特征的概括,其准确和深刻的程度,不能不令人惊叹!

《笑林》中的故事有头有尾,直写到“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而诗的每一章皆以虚笔结尾,想象其身后之况,警诫、讽喻之味更浓。如果说那些衣、食、住、行等等的描写、叙述,是横的展开,那么语言的加深,感情的递进,则主要体现在三章的尾句——“他人是愉”“他人是保”“他人入室”,以此造成“一节悲一节”的效果。说话看对象,语言有环境。诗人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叫人纵情逸乐,秉烛夜游,其用意无非在于扫却吝啬二字。所以清代方玉润说它是破“吝啬不堪之见”的“对症良药”(《诗经原始》),是颇有见地的。

形象的创造,思想的深邃,虽然是这首诗的突出成就,其他如选材的精当、概括,安排的匀称、周密,笔墨有虚有实,章法有同有异,句式、音韵亦都能随内容的需要而灵活变化,在重沓叠奏之中,突出主题,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这一切也都显示出其不凡之处。所以前人称赞它说:“其性情声气无论,至其体制玲珑,文采备美,音节圆畅,具可概见”;“其句法音调,又乐府杂言之所自出也”(许学夷《诗源辩体》)。这两段话对其成就和影响作了多方面的评述,亦有助于我们对它的理解和鉴赏。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4:58:22